在肚子上开个洞,然后就可以看见胃部的活动状态了,先不管这个操作究竟是为啥,但至少听着就很痛。不过对于大多数牧场上的奶牛们来说,这样的生活早就习惯了。
面对牛身上的洞口,饲养人员还会定时进行观察,并且会把手伸进去掏一顿,然后看看大致情况。或许有人会问,难道它们不会痛吗?身上开个洞还要遭人用手掏,牧场里的牛也太惨了吧。
真实的情况是,这是畜牧业养殖的常规操作,简单来讲都是为了牛好,牛生活好了,人也能获得更好的效益。至于痛不痛,接着往下看吧。
被开洞的奶牛
如果有幸去往牧场看到前文所述的一幕,请不要感到惊慌,有一点点恶心是正常的。事实上没人愿意干这种活儿,如果不这么做,牛很有可能会生病。
牛身上开的这个洞实际名叫“胃造瘘“,又或者可以将其称为瘘管手术。或许有人听过这个名字,该手术主要用于治疗肠道方面的疾病,例如克罗恩病。如果患者患上该疾病严重时会影响肠子的健康,并引发各种炎症导致肠道坏死。
如果对患者实施瘘管手术可以有效解决克罗恩病晚期带来的肠道影响,只不过日常的生活倒是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牧场上的牛群在胃造瘘的原理上基本没有什么两样,并且在预防方面和克罗恩病有一些共同点。
通常实施这种手术的对象为奶牛,瘘管手术一般会选在奶牛的第13根肋骨后面,然后安装一个带法兰的橡胶圆筒。圆筒中通常装有塑料、橡胶或者金属盖,这样可以保持胃部的厌氧环境。
既然是做手术,多少还是会有点痛的。对奶牛实施局部麻醉后,兽医会切下相关的皮肤组织,然后在牛的瘤胃上做一个切口,最后将瘤胃的开口与侧面的皮肤进行缝合。这样可以防止瘤胃以后会漏食进入腹腔,最后只需要将插管内的法兰推入瘤胃盖上盖子就可以了。
手术后前期肯定是会感到一定疼痛的,不过后来这种痛感会随着身体组织的重新生长和结痂而消失,就像人类在身上进行耳钉一类的穿孔一样。可为什么奶牛好端端的会被人类开一个洞呢?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释,我们先来说说动物之间的胃部消化过程。食物在进入胃部之后,会经过胃酸和胃部蠕动,然后分解食物对吧。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所吃进肚子中的食物多少会在胃里面发酵,当然,发酵程度和我们所吃的食物类型有关。
当胃部的食物开始发酵后便会产生气体,呼吸一部分带进胃部的气体也会作用于其中。随着消化过程的推进,胃部食物越来越多,饱腹感会让我们停止进食,动物也一样。这时胃部进一步工作,由于气体的产生,胃部最直接的反应就是打嗝。
如果气体产生太多,而气体又不能及时被排出,那么我们可能感到胀气以及胃部的各种不适。对于人类而言,要解决这种问题的办法还是挺多的。但是对于奶牛这样的反刍动物,就显得有些复杂了,并且打嗝对它们来讲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反刍动物的悲伤
反刍动物的瘤胃是它们最大的消化腔,而瘤胃中又有许多微生物可以帮助动物们消化植物纤维素,同时也会因为微生物环境发酵带来大量的气体。
总体来讲,食物在进入瘤胃后,经过各种元素的加工、消化液的分解,食物中的各种成分被分解为多糖、多肽,这会为发酵进一步产生能量。
瘤胃中消化的食物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分层气体、液体,包括不同大小、密度和其他物理特性的颗粒。另外,食糜会在进入瘤胃前经过各种复杂的胃部通道,最后混合各种杂七杂八的东西进入瘤胃。
而瘤胃的构造最终会使得气体充满在胃部的顶部空间,而食物残渣会继续保留在胃部,一旦食糜到达瘤胃太多,那么像牛这样的反刍动物便会产生嗳气。简单来讲就是,奶牛很难在食物进一步消化后打嗝,食物堆积在胃部造成胃胀、不消化、嗳气。
一旦出现这种问题,奶牛们便会出现瘤胃酸中*,因为这个时候胃部仍在继续工作。这种酸中*会进一步扰乱瘤胃中的微生物环境,然后造成一种恶性循环。那么,牛可能会被撑死,或者酸中*死亡。
所以,在这个时候给牛身上开一个洞就能够解决99%的问题,既然打不了隔,就手动开启瘘管检查。拥有胃瘘管的奶牛能够方便兽医随时检查胃部环境,一旦发现瘤胃有难以消化的食糜,兽医便会将手伸进去掏出来。当然,有时候检查也会这样做。
而且非常方便的地方在于,瘘管不仅简洁高效,并且可以在其它奶牛消化不良的时候,将健康奶牛的胃部菌群直接取一部分用。前面我们也说到手术并不会对牛造成太大的伤害,此外在手术中所有创面和瘘管工具都会进行消*,所以也不用担心炎症感染会让奶牛们生病。
定期检查的时候只需要打开奶牛瘤胃上的盖子就能够观察到里面的大致情况,这也有利于帮助生物学家分析反刍动物胃部的消化过程,以及肠道菌群的工作。
早期的瘘管工具一般为不锈钢金属类制品,后来得益于橡胶业的进步,瘘管工具被进一步优化改进为橡胶制,从而大大减少了维护和重量。等等,刚才是不是说到了早期的瘘管工具?
瘘管手术的前身
事实上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国外就将瘘管技术应用在了反刍动物的养殖方面,不仅是奶牛,包括一些山羊等各种反刍动物都可以利用到这个技术。
有意思的地方在于,瘘管技术并不是为了解决反刍动物的消化问题而发明的,相反这个技术在发明之初有着许多尴尬的过程。从胃消化过程研究,到人造瘘管的技术应用其实有着较长一段历史。
最早关于胃部瘘管研究的相关历史或许可以追溯到19世纪20年代,当年有一名年轻的法裔加拿大男子在工作的时候受了重伤。这哥们儿名叫亚历克西斯·圣马丁,本来是在密歇根州的一个皮草商店工作。
那天工作的时候有人的火枪不小心掉了,结果掉在地上的瞬间枪支走火射中了圣马丁的左胸。本来大家都以为他死了,结果被当时的美*医生威廉·博蒙特救了下来。
不过很惨的是,子弹穿过圣马丁胸口的时候还撕裂了他的横膈膜和左下肺。由于当时的子弹内部普遍带有爆炸性的黑火药,爆炸还在他的胃部开了一个洞.这下吃饭都成了一个问题,吃啥漏啥,医生判定他活不过2天。
但是博蒙特医生并没有放弃治疗他,而是在他伤口附近忍着恶臭清理创伤面,并且用纱布和胶带防止食物外泄。但他惊奇地发现伤口没有愈合,而是与腹部的皮肤发生了粘合,并且在圣马丁肋骨下方形成了一个永久的洞。
自此,胃瘘手术被首次创造出,后来的研究也表明这样的手术可以保证像圣马丁这样的病人活下来。随着外科手术的发展,这项技术如今才被运用到奶牛们身上。有时真的不得不佩服身体的韧性,以及外科手术的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