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国防报作者:徐雯 *振龙
走进光荣之家
曾执行“参试”任务的退伍老兵*生银居住在交通不便的村庄,记者几经周折——
搭乘送煤车探访伤残老兵
■本报记者 徐雯 特约通讯员 *振龙
春节来临,那些当年为保家卫国作出贡献、如今上了岁数的在乡退伍老兵生活怎么样?记者从各地上报的退伍老兵名单中选择了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艾湾村退伍老兵*生银,决定去探访这位曾在40多年前“参试”的65岁伤残老兵。
记者从北京乘飞机到银川,转乘汽车到中卫市,再乘什么交通工具到沙坡头区艾湾村去?记者想坐地方客运班车去,但得到的答复是没有班车直达艾湾村。正当记者犯难之际,得知沙坡头区人武部*委*曦要去给*生银家送煤炭,便搭乘这辆小型送煤车一同前往。
*生银所住的艾湾村较为偏僻,距离最近的公路还有2公里,大车进不去,进出村只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技术过硬的驾驶员才能驾驶小型车辆进村,最窄处还得有人指挥才能通过。记者坐在车上,提心吊胆地前行。
一路上,*曦给记者介绍了*生银的情况。
*生银年参*后曾在某高寒地区服役,在一次执行“参试”任务中左腿被严重冻伤,行走时跛脚被评定为4级残疾,年退伍回乡,一直在乡从事农业生产。年,年仅30岁的*生银突发胃穿孔疾病,治疗时胃被切除3/5,身体每况愈下。年,*生银的妻子突发脑溢血,因抢救及时保住了性命,但落下了严重的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这些年,*生银因年迈多病、劳动能力弱,挣不了多少钱,老两口又需要常年服药,因而日子过得较为艰难,居住的土坯房多处漏雨,也无钱修缮。
年初,宁夏*区联合地方*府开展优抚解困大走访大摸排活动,*生银家被列入重点帮扶对象。人武部先是替他们申请了医疗帮扶卡,提高了就医档次和报销比例,基本解决了老两口的医疗费问题。随后,人武部部长唐加胜多次奔波有关部门,为*生银家筹集到了修缮房屋的经费。
钱到位了,但由于*生银家地处偏僻,运送建材的大卡车开不到家门口,有段路需要人工搬运建材,加上修修补补的活本来就挣钱不多,因而多个施工队都不愿接活。最后,人武部部长唐加胜带着一位包工头上门走访,当包工头看到*生银居住在年久失修、透风漏雨的土坯房里,听了他当年曾在大漠深处执行的经历后,深为感动。他当场表态:“这活我接了,只收元钱的建材费,不收施工费,工人的工资由我个人出。”就这样,施工队人员抬着水泥、扛着瓦片来到*生银家,给他家修缮了房屋。
听到这里,记者暗自为*生银高兴,希望退伍老兵的日子越过越好,也为那位包工头点赞。
说着说着,送煤车到了*生银家门口。人武部*委*曦扯开嗓子喊:“老*,开门!”
*生银应声出来,看到来人是*曦时,诧异地说:“李*委,您上午来慰问过了呀!怎么……”
听这话,记者一脸不解,*曦道出了来龙去脉。
这天上午,根据区里的安排,*曦带着米、面、油,上门慰问*生银。谁知,一开门,涌出来的是一股浓烟。
“怎么回事?”*曦以为着火了,便一个箭步冲进屋里,他细一查看才发现,这烟雾是因为烧柴草取暖所致。*曦问*生银:“有煤炉,为啥不烧煤取暖?”
“说实话,没钱买煤。”
*曦说:“这样取暖不行,你快把火灭了,我回去想想办法。”
说着,*曦就往回赶。一路上,他边走边打电话,联系买煤。回到城里后,他赶紧吃了一碗面,自己掏钱给*生银买了煤,便又往艾湾村走,还顺路捎上了记者。
*生银得知*曦专程送煤来了,感动不已。他擦了擦湿润的眼角就要去搬煤,被大家拦了下来:“您腿脚不方便,我们来搬。”说着,几个人便熟门熟路地从院里拉出一辆三轮车去搬煤。
“老*,我还有一个礼物给你。”搬完煤,*曦掏出一张卡递给*生银,“这是一张拥*公交卡,以后你进城去看病,坐公交车不用花钱了。”
拿到卡片,*生银双手摩挲,正反面反复看了半晌说:“退伍40多年了,*和国家还记挂着我,感谢共产*!”他仔细地将卡片收到抽屉里。记者看到,除了这张卡片,抽屉里还有拥*免费体检卡、退役*人联系卡等。
有了煤炭,炉子又重新烧起来,屋里很快就暖和了。*曦叮嘱*生银要注意常通烟管,防止煤气中*。
记者采访*生银时,*曦屋内屋外转悠,查看还有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回城的路上,*曦对记者说,*生银家的单层玻璃窗户不保温,得换上双层玻璃才行,他回去后再想想办法,力求尽快解决这一问题。
记者此行发现,在偏远乡村,还有不少像*生银这样有实际困难的在乡退伍老兵需要解决生产生活问题,但记者相信,在“尊崇*人”的社会氛围越来越浓厚的新时代,这样的实际问题一定会越来越少。
责任编辑/贝骁 王京育
网络编辑/李斌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