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穿孔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刘洪彪的人生涅槃从采煤工到书法家
TUhjnbcbe - 2023/4/13 2:44:00
北京治皮肤病最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qsnbdf/150717/4658077.html

人物简介:刘洪彪,字后夷,号逆坂斋。年生于江西萍乡,火箭**治部文艺创作室副主任,火箭*美术书法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府特殊津贴。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草书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解放*美术书法研究院书法创作院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研究员,全*文化艺术工作先进个人,首届中国书协德艺双馨会员。

熟悉刘洪彪的人,都知道他偏爱黑白红,崇尚真善美。

这兴许跟他从事艺术、主攻书法有关。书法作品的外在形象是白纸黑字红印章,黑白红就是书法的三元色。艺术作品能否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外在形象的美只是先决条件,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内在蕴含的真与善:真情、真性、真理、真知;善心、善意、善事、善举。真善美,三者兼具并存,方有艺术的深意与高境。

刘洪彪就是在这黑白红与真善美的内外兼修中,成就了他的事业,精彩了他的生命,实现了人生跨越。

在原二炮组建45周年美术书法摄影展览布展现场

采煤工·书法家

在当代中国书坛,刘洪彪是具有相当影响力、号召力的代表性书法家。他将传统书法的深厚功力与现代书法的创作理念结合起来,塑造出极具辨识度的书风墨象。他成名早,30多岁蝉联两次全*书法比赛一等奖;40岁开始,每10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一次个人书法作品展;46岁起,连续三届担任中国书协理事;自年始,已连续三届蝉联中国书坛“兰亭七子”称号……除了创作大量的书作精品外,他还写诗作文、著书立说,提出了许多关于书法艺术的独到见解。他兴趣广泛,博涉多闻,为自己的书法创作撷取素材,积储学养,采集信息。有一位著名书法批评家这样写道:“洪彪先生是当今书界不应该也不可能被忽视的‘现象’之一——无论是在最普及的意义上,还是在最学术的意义上。”

但很少有人知道,就是这样一位声名显赫的书法家,却身出寒门。

刘洪彪有过如下自叙:“余8岁丧父,15岁辍学,于文于墨一无家传,二无师授,三非科班。数十年来,仅凭模仿讨生活、过日子。余少时读书,遂对巴尔扎克、高尔基、巴金、郭沫若、齐白石诸文墨豪杰心生敬仰,无比神往。然身为普通煤矿工人,偏居僻壤,欲有所作为,恰如逆坂走丸、迎风纵棹……”

年秋末,刘洪彪出生于江西萍乡高坑煤矿一个普通工人之家。那时候,家里仅有几间茅草房。其父虽做到了八级大工,还当上了工区副区长,可因一次井下冒顶事故中不幸牺牲,当时刘洪彪年仅8岁。年,不满16岁的刘洪彪,初中毕业即被分配在井下当工人。身单力薄的他何以干得动巷道掘进的苦力活儿。一次,工区的一位领导到井下检查工作,看到了这个咬牙硬撑着的小伙子,问过姓名后,说了一声“你就是刘洪彪呀”,转身走了。没过多久,刘洪彪被调到了工区机关做宣传工作,主要是写写画画。从此,刘洪彪算是跟书画真正地打上了交道。原来,刘洪彪所在中学领导把他在学校的表现以及经常随老师出墙报板报、颇有些文艺才气的情况向工区领导做了详细介绍。又过了一些日子,矿里领导将刘洪彪调到了矿团委筹备组,担任宣传干事。一干就是4年,刘洪彪日渐成为矿区小有名气的“才子”。

在台湾与台北书家笔会交流

年底,当年的二炮部队来到高坑煤矿招兵。已身为团委干部的刘洪彪报了名。接兵干部了解到刘洪彪的才艺出众,知道他能写会画,还会吹拉弹唱,正是部队需要的人才,也紧盯着他不放,刘洪彪如愿以偿地走上了从戎之路。

来到部队新兵连,刘洪彪被任命为副班长,并兼任连队团支部副书记。参加训练才十几天,班长因奔丧请假回了老家,班里的训练任务全落在了副班长刘洪彪身上。凭借争强好胜的性格和在煤矿团委积累的工作经验,他带着十几名新兵训练、工作样样都拿第一。报社来采访,给新兵连发了个《来自安源的新战士》专版。一共发了5张照片,3张拍的是刘洪彪。这不仅给新兵连争来了荣誉,还使得他在部队一下子声名大振,成了“小红人”,都说“这个兵了不得”。

新兵训练尚未结束,刘洪彪就被上级机关调走,安排在电影队当放映员,并立即送他到北京参加放映员培训班。到了北京,刘洪彪就像鱼儿扑入了大江大河,学习之余,他一头扎进京城的文化海洋,故宫、历史博物馆、颐和园、荣宝斋……悠久深邃的中华文化,璀璨辉煌的古都风物,让他每一个周日都深陷其中,意涉瑰奇,神与物游。

刘洪彪的艺术视野和想象空间豁然开朗。

在书画频道演播室录制《草书三十二讲》专题讲座

羸弱病夫·书坛硬汉

刘洪彪率性、耿直,敢说真话。在批评严重失节的当下,他这种较真态度,一般不会招人待见,可他几十年从未更改。慢慢地,人们似乎看到了他直言诤语的真诚,看到了他求真务实的虔诚。

刘洪彪做人从艺,正如他酷爱的黑白红三元色,去除了芜杂和繁复,简单、纯粹而表里如一。一位书法评论家这样说,刘洪彪“对真诚的朋友不吝于提出批评,对不真诚的朋友不屑于批评(当然也同时绝不捧场),必须具有‘大勇’”。

其实,具有“大勇”是需要诸多先决条件的。刘洪彪十多岁开始钻研书法,33岁举办首次个人书法展而崭露头角。年和年,他先后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刘洪彪40岁墨迹展”和“刘洪彪50岁墨迹展”。在书法界,四五十岁的年龄应该算是小字辈,可刘洪彪却给自己的展览冠名“墨迹”,可见他的不蹈故常和不落窠臼。他自己的解释是:书法作品,就是书家提笔蘸墨在宣纸上留下字迹。40岁的作品当然就是40岁墨迹,以此类推,客观而准确。刘洪彪就是这样,自信、有主见、特立独行、删繁就简。而这些性格特质,恰恰是艺术创造所必需的。当然,一个人的艺术风范和艺术行为跟性格密切相关,而性格的修炼和形成,又与他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

草书直幅自作诗《岩柏君二度邀游云蒙山》cmX45cm年

22岁时,由于工作需要,刘洪彪从师机关电影队下到基层施工连队,由放映员改为管道工,从中原古都来到西南边陲的深山老林。身份的转变,环境的反差,迫使刘洪彪须有脱胎换骨般的适应。他开始学习做管道工,成天跟铁管子打交道,锯管、套丝、煨弯、除锈……

作为连队的文体骨干,他要承担板报墙报的编写、要教歌、要组织体育比赛……时间对于他来说变得尤为珍贵。他在电影队就养成了每天临帖习字的习惯,可班里住的是茅草房,睡的是大通铺,刘洪彪只能悄悄地躲进一个仅五六平方米、不足一人高的工具间里临帖读书。繁重的体力劳动,严重的睡眠不足,紧张的精神压力,加上西南山野坑道洞库的阴冷潮湿,使得本就患有慢性胃炎的刘洪彪病情日益加重。

年秋日的一个傍晚,他突然胃痛难忍,上腹已成板状。战友们医院。确诊为胃穿孔后,他在急救室待了五天六夜。当医生准备为他做胃切除手术征询意见时,刘洪彪做出了一个与其年龄和身份不符的异常镇定和果断的决定:保守治疗!从外科特级护理病房转到内科病房后不久,团*委前来探视,从兜里掏出一份调令,告诉刘洪彪,师部机关要调他重回电影队工作。刘洪彪看着这张迟来的调令,五味杂陈:下连锻炼临行前领导谈话曾告知一年即调回机关,现在已超时一年多;正是这一年多时间,胃病恶化到了穿孔的程度;若不是自己坚持保守治疗,胃大部切除需要长时间休养恢复,能否继续胜任部队工作还是个未知数;难道这就是古人所谓“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对自己的考验……

刘洪彪再三要求提前出院了。他揣着调令,带上足够的药物和全部家当,冒着二次胃穿孔的危险,辗转几千里回到机关,当天晚上就拖着虚弱而疲惫的病体,干上了荒疏了两年多的放映工作。两个月后的一天,领导突然交给他一张体检表,医院去检查身体。刘洪彪还有点纳闷儿,干嘛让我单独去体检呢?没多久,他从一名战士直接被任命为*治部文化科见习干事,负责所在部队的文化工作。

创作中的刘洪彪

穿上了四个兜的*官服,刘洪彪肩上平添了一份责任和压力。他想,自己的文化程度低,可不能拖了部队文化建设的后腿。年,部队开办初中文化补习班,刘洪彪兴奋地报了名。不料,进入到总复习阶段,刘洪彪的胃病因保守治疗而留下了后遗症,第二次穿孔了,医院。课不能上了,他带着书本在病床上自学。考试的时候,教员带着试卷来到了病房为他一个人监考。刘洪彪斜躺在病床上,一边输液一边坚持着先后完成了六门课的期末总考试,平均分达97.5分,在全班遥遥领先。

第二次胃穿孔后,刘洪彪再度选择了保守治疗,用他的话说,是保全了元气不失。两次胃穿孔,给年轻的刘洪彪带来了生理上的极大摧残,但他的意志却因此而愈发坚强。

年,他奉调进京,在原二炮*人俱乐部当文化干事,他任然不负使命的埋头苦干,年的一年之内就连续出现了4次肺胸膜破裂。与刘洪彪共事日久的人都记得,那些年,他枯瘦如柴,用手按着胃部是他的标志性动作。直到年底,让胃病纠缠了近30年的刘洪彪,医院。也许是苦尽甘来,从此以后,竟奇迹般与胃病告别,十多年来,再未复发。

刘洪彪坚毅刚强的性格和书坛硬汉形象,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锤炼磨砺了出来。

低学历·高职称

初中文化补习班的毕业证书,是刘洪彪的最终学历。可现实中,他真可谓桃李满天下。

刘洪彪不仅因书法创作成就斐然,40岁就获评高级职称,后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还因勤于思考,深入研究,时有创新之举和独特见解,引起诸多艺术机构、社团和院校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刘洪彪的人生涅槃从采煤工到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