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穿孔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吴小平教授丨如何防止炎症性肠病ldqu
TUhjnbcbe - 2021/9/4 19:01:00

如何防止炎症性肠病“致残”

吴小平

中南大学湘雅二院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如果没有进行良好的治疗和管理,患者可能会出现手术甚至是残疾的不良结局。在IBD治疗过程中,除了控制临床症状外,还需要控制并发症,预防残疾。

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来自中南大学湘雅二院的吴小平教授,在西安杨森免疫学术论坛上做了“如何防止IBD的‘致残’”的发言。下面请看Dr.M来自会议现场的听课笔记。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于Disability(“残疾”)的定义,是一种慢性疾病导致的身体结构和功能的受损,是由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的。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疾病,会影响患者的生理、心理、家庭和社会生活。因此,IBD是一种disablingdisease(致残性疾病)。

IBD残疾指数(IBD-DI)是一种评价患者残疾的客观工具。残疾在IBD患者中很常见,一项使用IBD-DI的研究显示,处于非疾病活动期的患者,16%处于重度残疾状态。

为了预防IBD发展为“致残”性疾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早期治疗疾病

IBD具有进展性的特点。从患者出现亚临床症状开始,自然病程的发展将逐渐出现典型症状、并发症、致残等不良结局。

因此早期对患者进行治疗,早期把症状控制住,可以改变患者自然病程,预防并发症及致残等不良结局的发生。

一篇研究对名克罗恩病(CD)患者进行了5年随访,结果发现CD致残率为85.2%。克罗恩病的致残预测因素包括:诊断时年龄40,起始需要激素治疗,肛周损伤。

没有或仅有一个预测因素的患者,致残概率分别为61%和67%。但有2个及以上预测因素的患者,致残概率在90%以上。

另外的研究还发现,(1)早发病例(小于40岁);(2)小肠受累;(3)诊断时即存在肛周病变;(4)内镜下病变严重(溃疡等)是克罗恩病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对于这类患者应该早期积极治疗。

不同研究总结的CD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

临床上,发现有如下预测因素时,应该早期更积极地进行治疗:

1.诊断时的患者年龄小于40岁或预计诊断后患者的生存期大于30-40年;

2.病变累及部位广泛;

3.存在肛周病变或严重的直肠病变;

4.深溃疡;

5.已行手术治疗;

6.出现狭窄或穿孔。

年中国《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指出,病情难以控制的高危因素包括:

1.合并肛周疾病;2.广泛性病变;3.食管胃十二指肠病变;4.发病年龄轻;5.首次治疗即需要激素。

对于有2个或以上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在开始治疗时就考虑早期积极治疗。

2.帮助患者个人

帮助患者认识到疾病的长期性和可控性。让患者正确面对疾病,有个积极的心态应对疾病。同时也帮助患者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使得治疗达到最好的结果。

3.辅助环境因素

协助患者协调家庭因素,并积极推动*府相关*策支持,争取更多社会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吴小平教授丨如何防止炎症性肠病l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