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医大二院多学科团队联合成功救治肠穿孔克罗恩患者
命悬一线内外科通力合作战胜手术难关转危为安
近日,哈医大二院胃肠外科主任曾兆林教授团队和消化内科主任曲波教授团队,多学科联合成功救治一名危在旦夕的克罗恩肠穿孔患者,避免了二次手术,转危为安。
哈医大二院胃肠外科主任曾兆林教授(左4)和护士长张丽莎(左3)带领团队与患者合影
据了解,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消化道疾病,随着近年来发病人数的上升,克罗恩病已经脱离了“罕见疾病”的称号。克罗恩病可表现为慢性腹泻、腹痛、体重减轻、消瘦、肠道黏膜增厚造成梗阻、穿孔等,有些患者一发病就并发瘘管、出血等,大小肠都可受累,还可合并关节炎等。目前克罗恩病发病原因的不明,治疗多数仍处于药物治疗控制病情,很难治愈。
一年暴瘦五十斤四处求医未果
最终确诊克罗恩病
今年23岁小王(化名)在去年8月份出现了腹痛和腹泻的症状,每天要上十多次厕所,一开始以为只是单纯的肠炎,对症治疗一段时间后没有丝毫起色,每况愈下,一周瘦了六斤,吃不进去饭,体力透支,无法正常上班工作。家人见状,医院进行检查,但都没有明确诊断。看着孩子无法进食,日渐消瘦,郁郁寡欢,不到一年瘦了五十斤,骨瘦如柴,走路都需要搀扶,家人心急如焚四处打听,最终选择来到了哈医大二院消化内科。
消化内科李惠医生(右2)与即将出院的患者合影
入院后进行了全面检查,消化内科主任曲波教授带领团队对病例进行了探讨分析,最终确诊小王是克罗恩病。根据国家治疗指南和以往经验,曲波教授带领李惠医生对小王进行了规范化治疗,一段时间后病情有明显好转,精神状态也有所恢复,但为维持病情稳定只能喝营养粉,小王顺利出院回家。
曲波教授介绍,克罗恩病是炎症性肠病分型的主要疾病之一,它是一种慢性、复发性、伴随终生的、可累及口腔至肛门整个消化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回盲部,约20%的患者以肛周病变为首发表现。该病主要好发青少年及成年人,高发年龄为10-40岁,城市高于农村地区,且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已成我国常见的疾病。
她强调,虽然克罗恩病不致命,但是无法治愈,确诊后患者需终身治疗。目前主要以药物治疗和全肠内营养治疗为主,其中生物制剂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克罗恩病的症状,促进黏膜愈合和瘘管闭合。
回到家后,小王坚持喝了快三个月的营养粉,但由于长期只喝营养粉出现了恶心的情况,他十分拒绝喝营养粉。家人心疼孩子,自认病情十分稳定,便允许小王吃一些食物。但好景不长,过了没多久小王腹痛难忍,医院,再一次急诊入院。
肠道穿孔危在旦夕肠道如纸薄
手术治疗难关重重
小王急诊入院后,检查发现为急性十二指肠穿孔,肚子里已经全部是脓液,情况十分危急。普外科二病房(胃肠外科)主任曾兆林教授带领团队和消化内科进行了联合会诊,发现小王的克罗恩病变位于横结肠肝曲和十二指肠水平段导致横结肠不全梗阻和十二指肠水平段狭窄,引起十二指肠水平段穿孔,从而诱发急性腹膜炎。曾兆林教授带领团队对病情进行了详细分析,最终决定决定采取右半结肠切除,十二指肠狭窄路段纵向切开,行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采用两个手术来治疗这种罕见的急腹症,挽救患者生命。
曾兆林主任(左2)为患者进行手术
曾兆林教授介绍,由于小王身患克罗恩病,长期营养不良,导致肠道变得非常薄,对肠道吻合造成了很大困难,而且腹腔内充满脓液,感受情况十分严重,对术者操作水平要求非常高,手术困难重重。但考虑到患者才二十岁出头,如果只是单纯进行一个腹壁造口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且以后还需要进行二次手术,所以最终决定为患者进行开腹的右半结肠切除和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采用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先保住患者的生命,再治疗并发症,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取得良好的效果。
主任曾兆林教授和护士长张丽莎对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检查
曾兆林教授带领团队凭借多年手术经验,用时不到三个小时,就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胃肠外科、消化内科、营养科、护理团队等学科联合为术后康复保驾护航。目前漏口已经愈合,小王顺利出院回家。
曾兆林教授表示,此病例的治疗成功彰显了哈医大二院作医院的救治能力,对于疑难杂症、急危重症患者,多学科联合为患者制定个体化、规范化诊疗方案,为更多患者赢得生机。
据了解,哈医大二院胃肠外科主要治疗胃和十二指肠肿瘤,开展高难度的胃肿瘤手术,胃癌联合脏器切除,腹腔镜胃癌手术,曾兆林主任发明封闭式胰管空肠吻合,降低了患者胰漏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了死亡率,为十二指肠肿瘤患者带来了福音,探索打造胰肠吻合金标准,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文|田为 曹玥
图片|提供
插图|均来源于网络
编辑|曹玥
审核|田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