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学中心
奋斗
为信仰坚守
守
科学时光趴第七季
信仰的高光
献礼建*周年
今年是中国共产*建*周年,波澜壮阔的百年*史见证了信仰的力量在中国大地的萌芽与发展。在科学时光趴第七季“信仰的高光”主题活动中,我们通过现场讲座,带领大家走入科学家不为人知的故事,领略科学家风采。希望青少年朋友们能够在科学家精神中汲取力量,奋勇向前。
今天,让我们跟随北京理工大学副研究馆员、《核动力道路上的垦荒牛:彭士禄传》作者吕娜老师一道,回望中国核动力事业上一位平凡老人的“非凡”人生。
吕娜老师讲述的是我国首位核动力装置的研制人员——彭士禄的故事。说起彭士禄,就不得不从他的父亲,彭湃说起。彭湃原本是一个家境优渥的地主少爷,但是他的一生颇具英雄主义情怀,他以千家兴万家好为精神依归,以为大多数人谋利益作为终生理想,因此他坚定地选择了一条艰难而又危险的革命道路,并为此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年的8月30日,由于叛徒的告密,年仅33岁的彭湃壮烈牺牲。从此还不满四岁的彭士禄就成了一名孤儿,因为在彭湃牺牲的前一年,彭士禄的母亲蔡素萍便已经英勇就义。在彭湃的影响和感召下,彭湃一家从年~年短短的五年时间里,就有六位亲人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并奉献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被国家追授为革命烈士。
彭士禄常常向我们讲起他的童年往事。他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下着瓢泼大雨。奶妈王婵背着他不停地跑啊跑,他吓得哇哇地哭了起来,王婵奶妈却严厉而又轻声地在他耳边说“别哭,别出声”。其实就是这一天,由彭湃等人领导创建的全国第一个苏维埃*权——海陆丰*权失败了。敌人到处叫嚷着,彭家的人见到一个杀一个,一个都不能留,要斩草除根。就这样,彭士禄成为了被悬赏的通缉犯。在无数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彭士禄辗转流浪,他成了吃百家饭,穿百家衣姓百家姓的孩子,活下去成为了他唯一的目标。
*组织和老百姓为了保护他,做出了很多努力,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由于叛徒出卖,年仅八岁的他和潘顺珍姑妈被国民*逮捕,押送到了潮安监狱。潘顺珍姑妈在牢里受尽了折磨,敌人把她倒挂起来,给她灌辣椒水,她却始终都不承认小彭士禄是彭湃的儿子。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和彭士禄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却为了保护澎湃烈士的这根独苗,苦苦地坐了三年牢。
彭士禄8岁第一次入狱时国民*反动派登报给他拍的照片
在牢房里的日子,成为彭士禄一生中难以忘怀的可怕记忆。据彭士禄后来回忆,那时候不知道多少次,他被吊起来拷打,用竹条抽,还不给饭吃,让他交代他是彭湃的儿子。不说,就又是一顿拳打脚踢。牢房里又黑又闷又潮,彭士禄身上长满了虱子、蓬头垢面,每天饿得两眼发黑。没多久,他就大病一场。放风的时候,他连围着监狱走两圈的力气都没了。后来国民*把彭士禄转到了广州的感化院,在那里他病得爬不起来了。就这样,一个被折磨得站都站不起来的孩子终于被释放了。他举目无亲,茫然无措,沿着从汕头到朝安的那段窄窄的铁路爬回养母家里。他一路乞讨,靠吃番薯叶,靠喝河沟里的脏水,一点一点向朝安爬行。不到十岁的他,就已经走过了人间的*门关。童年时光是他一生中最痛苦,最黑暗的时刻。
年的夏天,*组织安排把彭士禄送往延安。在重庆,当周总理第一次见到彭士禄的时候,就把他轻轻地拉到面前,抚摸着他的头说,“孩子啊,终于找到你了。到延安后,要无条件地服从组织安排。你要继承先烈的遗志,好好学习,努力参加革命斗争”。年底,几经周折,彭士禄终于到达了革命圣地延安。彭士禄说,他人生的天空一下子就亮起来了。刚到延安中学时,他学习非常吃力,上课根本听不懂。因为他的基础实在是太差了,数学考试得了全班倒数第一。但是彭士禄有个牛脾气,不学则已,学就一定要学好。
“我们的父母亲经过残酷的斗争,有的流血牺牲了,才换来这个学校,要不好好学习,怎对得起自己的父母亲,怎对得起*?”这是上世纪40年代,彭士禄在延安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时,在小组会上的铿锵誓言。
经过他刻苦的努力,终于在期末考试的时候名列前茅。他的学习精神和工作作风让大家相信,他不愧是一个革命先烈的后代。
当时的延安物资相当匮乏,所以不仅仅要学习,还要参加生产劳动。在*中央的号召下,彭士禄很快就学会了开荒种地、纺纱织布、养猪打柴等家务劳动,磨练了顽强的意志。彭士禄还会拢马尾巴做牙刷、自制牙膏等等。彭士禄开荒种地不怕吃苦,老实肯干,像一头*牛。细活他也样样在行,从打草鞋、做布鞋到织毛衣、绣花。他还自己动手制作胡琴、三弦和小提琴。因为学习、劳动样样突出,彭士禄被选为模范学生。
年,彭士禄通过考试赴苏联留学,所学专业是化工机械,他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时光,刻苦攻读取得了全优的成绩,获得苏联颁发的优秀化工机械工程师证书。
年,就在彭士禄即将毕业的时候,正在苏联访问的陈赓大将把他叫到大使馆,跟他说“中央决定要选派一批优秀的留学生改行学习原子能专业,你愿意改行吗?”。彭士禄坚定地回答,“当然愿意,只要祖国需要”。从此彭士禄便与核潜艇结下了不解之缘。
年,毛泽东主席发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号召。60年代初,彭士禄开始主持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前期开发。而中国在核潜艇的建造方面所掌握的知识近乎为零,在这种状况下搞核潜艇不得不全靠“自教自学”。当时恰逢三年自然灾害,这群核动力专家都是吃着窝窝头搞科研,连窝窝头都吃不上时,就挖野菜和白菜根吃。就是这样,彭士禄与老一批核动力人一起顶住压力、互教互学,在一穷二白的状态下实现了我国核潜艇从0到1的飞跃。从最初的设计到最后完成,我们中国核潜艇的制造没有依靠外来力量,所用的零件全部是中国制造。年,由中国自主研制成功的第一艘核潜艇正式交付海*使用,使得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这艘核潜艇安全运行30多年。中国核潜艇从无到有靠的就是彭老这一批核潜艇人的“垦荒牛”精神。
彭士禄不仅在学习中完成了角色的转变,也在转变中成为了共和国的栋梁,填补了我国核动力事业的空白。在核潜艇研制期间,彭士禄长期胃病,形成了胃穿孔。有一次他疼得眼睛看不清,浑身上下冷汗直冒,移动也非常困难。海*医院的医生来到当地为他做了手术,当时整个胃切掉了3/4。手术中,医生发现在彭士禄的胃上已经有一个穿孔并早已愈合的陈旧性创伤。这就是彭士禄,这就是彭士禄的风格。他的风格就是拼命工作,不计得失,他把自己看得很小很小,把国家看得很大很大。
时隔多年,我还记得我与彭士禄院士见面的场景。彭老很多事情其实都已经记不太清楚,但当提到两件事,他的眼睛会瞬间发出光芒。第一件是聊到他童年时期那些曾给予他帮助的百姓,他会一遍遍说出他们的名字,他的王婵妈妈、山顶阿妈、还有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护其周全的潘顺珍姑妈。彭院士总是会感慨地说:“我对人民永远感激,无论我怎样地努力,都不足以回报他们给予我的恩情。”第二件是在谈及核潜艇建设时的故事,他有那么多说不完的话,而面对大家对他的赞扬与钦佩,他却反复强调,核潜艇建设是集体力量的一次大胜利,他并不喜欢“核潜艇之父”的称谓,自己充其量只不过是核潜艇上的一颗螺丝钉。
吕娜老师最后一次见到彭士禄院士是在年11月18日,那是院士的88岁生日。当时这位近90岁的老科学家即便身体遭受着病痛的折磨,但每当与他谈论起他深爱的祖国和核动力事业时,他总是强撑精神,满目含光。从他身上看到的不仅是整个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开创与奋发,还有作为一名科学家对国家对人民的无限忠诚。他对自己没有一丝私心,毫无保留地投入到祖国的建设和对科研的追求中。他叫彭士禄,他的名字值得被每一个中国人记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