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四个月(的)熊孩子,偷玩哥哥的磁力珠玩具,来医院已经肠穿孔休克……”
昨天,医院儿科门急诊主任吴绿仙的朋友圈里,看到了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就在上个月,医院接诊了一名只有16个月大的孩子,因为误食了一种网红玩具磁力珠,出现了两处肠穿孔,躺上了手术台。
主治医师告诉记者,在临床上误食磁力珠导致伤害病例,医院每个月都有接诊,呼吁家长提高警惕,真的不宜再给孩子买这类玩具了。
网红玩具磁力珠
一岁孩子误吞后休克
磁力珠是现在非常流行的一种网红玩具,又叫“巴克球”,是一种直径只有3~5毫米的珠子,外观鲜艳,可以像磁铁一样吸附在一起,数量多的话,可以摆成各种造型。可如果孩子不慎把它们吞到肚子里,后果就严重了。
“7月初,这医院,拍了X光后发现,他吞食了6颗磁力珠,已经紧紧吸附在一起,造成肠穿孔休克。”医院小儿外科副主任陈俊杰回忆起当天的情况,仍心有余悸。由于磁力珠有较强的磁性,连成一串,还隔着肠壁相互吸附,无法自行排出体外。如果不立即手术,十分危险。
考虑到患者年纪较小,手术风险系数更高,医院最终采用了全麻的方式,利用腹腔镜微创手术,将珠子取出来。“磁力珠隔着肠壁吸附造成肠穿孔后,肠管里的内容物都冒出来了,如果污染整个腹腔,会危及孩子的生命安全。”陈俊杰表示。所幸经过治疗,孩子已无大碍。
事后经了解,孩子是拿到了哥哥的磁力珠玩具后不慎吞食的,起初父母没有在意,直到孩子出现精神萎靡、休克的严重状况后,才赶来就医。此时孩子的肠道已经坏死穿孔,情况十分危急。
无独有偶,就在近日,东阳也出现了一名一岁幼儿误吞磁力珠导致肠管破裂的事件。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手术,医生从孩子的腹中取出了23颗磁力珠。
医生提醒误食事件时有发生有磁性的玩具要特别注意
据了解,小孩误食事件时有发生,医院每年都会接诊类似案例。这其中,有几类玩具的误食危险性尤要注意。
“部分异物误食后可以自行排出,如纽扣、玻璃球等。但如果吞进去的是尖锐异物(如钉子、针)、腐蚀性异物(如电池)、磁性异物(如磁力珠)及膨胀性异物(如水宝宝)等往往容易产生严重并发症,需引起高度重视和警惕。”陈俊杰说。
记者在购物网站搜索“磁力珠”发现,这是一款号称减压和益智的玩具,不少产品会注明“仅适合14周岁以上人群使用”,十几元钱可以买到近颗,直径在3毫米到5毫米之间。
这么小的珠子,磁力能有多大?
曾有媒体做过实验,水平放置桌面,距离2厘米,一颗珠子可将另一颗珠子吸走。隔着一摞1.6厘米厚的纸,两颗磁力珠仍能吸在一起。如果被误食,足以想见其对肠胃等造成的威胁。
“这种有磁性的东西一旦有两颗以上进入消化道,虽然处于不同的位置,但只要达到吸力范围,就会导致粘连,挤压脆弱的肠壁,造成肠坏死或者肠穿孔。”陈俊杰表示,这种情况一旦发展为腹膜炎,严重时可能会危及生命。
如果孩子发生误食,该怎么处理?
如果家长当场发现,可通过催吐帮助异物排出或者立刻就医。像磁力珠如果数量比较少,位置比较高的话,及时就医,还可以通过胃镜取出来;如果到十二指肠位置,则会比较复杂,需要立刻手术。
需要注意的是,医院时,家长务必携带好误食的物品,以便让医生及时准确了解情况,采取救治措施。若孩子经过自救处理无不适发生,医院进行正规的检查和观察,切勿抱有侥幸心理。
医生再次提醒广大家长请不要给学龄前儿童购买有零部件、体积小、容易塞进嘴里的玩具,特别是带磁性、会膨胀的玩具,加强孩子的安全教育非常重要。
来源丨金华晚报
作者丨何思涵
编辑丨陈思
校对丨吴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