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爱读书会
作者丨Victoria
编辑丨小六
与书相伴
与大师对话
美好触手可及
共读好书
稻盛和夫的哲学
稻盛和夫著曹岫云译
参与共读丨6人
共读时间丨23天
共读留言丨1.9万余字
精彩留言
读者MOUNTAIN
向上滑动阅览
Day1:今天读了《稻盛和夫的哲学》序。稻盛和夫相信境由心造,心中蓝图必能实现,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坚持不懈的做好具体工作,是实现目标的基础。期待和大家一起共读。
Day2:今天读了《稻盛和夫的哲学》序
人只为己,天诛地灭
敬天爱人,利他之心
境由心造,相由心生
善念生善果,恶念结恶果
相信宇宙的意志就是“利他”,就是真善美,是一切事物的本源,相信人生的价值,就要应顺宇宙的意志,应顺宇宙的意志,事业就能成功,人生就能幸福。
认识事物的主体是人的心,强烈的利己欲望会扭曲人心,心灵处于纯净的状态,成功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近。Day3:今天读了《稻盛和夫的哲学》第一章关于人的存在和生命的价值
宇宙中的所谓存在,并不是某种东西可以孤立存在,所有一切都在相互关联中存在,都是相辅相存。
人是万物之灵,是地球上进化程度最高的生物,具备超越存在的伟大价值,作者认为这种价值就在于能够为社会,为世人做出贡献。Day4:今天读了《稻盛和夫的哲学》第二章关于宇宙
作者认为,不仅人,甚至一草一木,对于宇宙而言都是有价值的存在。从物理学的角度认为宇宙间存在着一种“意志”,促使万物生长发展,促进其进化的“意志”。
即使肉体消灭,宇宙的意志这于“存在”的基础不会随之消灭。即肉体的死亡,并不意味着人真正的死亡。Day5:今天读了《稻盛和夫的哲学》第三章关于意识。
作者用因担心导致胃穿孔的案例、松下幸之助因担心导致血尿的案例,说明意识对人的健康影响极大,在上一本读的《超级心里暗术》中,也有类似的观点。
因为有希望在空中飞翔这样的念头,结果发明了飞机,因此说科学在开始的时候就是一种意识。
文中谈到“轮回转生”和原本就有的东西,人的脑细胞从生到死,积累了经验,在人的基因和细胞中体现。
人生在世所塑造的人格、人性,灵*、意识体不会随着肉体的消亡而消失。
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宇宙的造主给予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塑造自己美好心灵的人,就是胜利者,反之是失败者。Day6:今天读了《稻盛和夫的哲学》第四章关于造物主。某种伟大的存在,创造了宇宙,作者称之为造物主。
千变万化,一切无常,这就是宇宙的真相。生物界随着生命的诞生和进化,为了生存,为了维护自己的肉体,需要具备自我防卫的本能,会产生各种欲望,因为具有自由,所以人类可以无限地追求欲望,所以人类需要睿智地与地球上其它生物共生共荣。Day7:今天读了《稻盛和夫的哲学》第五章关于欲望
佛教认为的六大烦恼:贪嗔、痴、慢、疑、见。
佛教主张用“持戒”来抑制自由,防止作恶,用“布施”来帮助关爱他人。第三条是“忍辱”、第四条是“精进”,之后进入第五条“禅定”,做到这五条,最终达到“智慧”。
不管是什么样境遇!提高心性应当在非常重要的位置。Day8:今天读了《稻盛和夫的哲学》第六章关于意识体和灵*
作者认为存在“意识体”,存在转生,存在意识的一个世界。这里看有点像《西藏生死书》中的一些内容,有佛教色彩,因此提升自己的心性,品格、人格,不仅是对今世的自己负责,而且是对外未世的一代负责。Day9:今天读了《稻盛和夫的哲学》第七章关于科学
文中提到部分人对达尔文进化论有着不同的理解,作者认为科学是现阶段所认知范围内的事实,他既不可能正确的解释一切事物,也不代表唯一的真实。局部和整体存在着变换关系,关键是你站在什么角度或站在什么范围去看。Day10:今天读了《稻盛和夫的哲学》第八章关于人的本性
人依据思想和行为的不同,既可以向好的方向发展,也可以向坏的方向前进。人类在某种程度上对地球,对其他动植物因为过分滥用了自由,正在遭受自然环境对这个巨大存在的严厉的报复。人类具备思考能力,具备心智,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存在,是能够通盘考虑地球整体的唯一生物,所以,人类必须承担使命,为地球,为人类努力奉献。Day11:今天读了《稻盛和夫的哲学》第九章关于自由
人之所以为人,之所以能够发展进步,基本的要素就是自由。自由因为使用方向的不同,而区分为善与恶,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的失误,自由泛滥后,就会形成恶,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教育是当务之急。
必须将这几条教给孩子,一条是帮助别人,就是“布施”,一条是明确不允许做的事不做,就是“持戒”。奋斗就是“精进”,忍耐忍受,就是“忍辱”,把心静下来,达到“禅定”。Day12:今天读了《稻盛和夫的哲学》第十章关于青少年犯罪
因为独生子女的原因,从幼儿到青少年,孩子缺少兄弟姐妹之间的竞争与交往,没有经受过训练,竞争、合作、互相容忍等教育,容易产生一人独大的思想,因此性格也会变得自私自利,学校的教育也提倡尊重自主性,对塑造孩子的心灵和善恶观不利,因此,必须通过教育,明确而切实的教孩子分辨作为人该做的好事和不该做的坏事。Day13:今天读了《稻盛和夫的哲学》第十一章关于人生目的。
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教育他,树立培养高尚的人格。
要反复强调,“不施”、“持戒“、“忍辱”、“精进”。倡导塑造良好人格,踏入悟境,倡导为他人尽力,戒免自己,忍受无常,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品格。
Day14:今天读了《稻盛和夫的哲学》第十二章关于命运与因果
命运的“自然”不易改变,但“善根生善果,恶根生恶果”的规律可影响命运的进程。
人生由“命运和因果报应的法则”两个要素构成,而“因果报应的法则”可以战胜命运,从而改变人生。Day15:今天读了《稻盛和夫的哲学》第十三章关于人生试炼
人生有顺利的时候,也有挫折的时候,所谓“诸行无常”。适逢幸运,遭遇灾难都是试炼,因为应对试炼的态度不同,所以人生也会随之发生极大的变化。
科学、技术,*治、经济、萧条、繁荣等,这些东西的背后都有严肃的法则和“道”存在,离开这个法则,不循“道”而行,必将无所适从。归根到底就是要掌握“修己治人”的学问。Day16:今天读了《稻盛和夫的哲学》第十四章关于烦恼和憎恶
为了不生烦恼,应该透彻的思考,思考到不需要再思考为止,之后就可以采取尽人事,待天命的态度。
如何不烦恼?如果有空去烦恼,不如去干活,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可以每天反省,反省同烦恼不同。知足,活着就要感谢,多学学利他之心。
憎恶仇恨的情绪,会对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应减少并克服它。Day17:今天读了《稻盛和夫的哲学》第十五章关于逆境。从未经历过苦难的人,不可能成就伟大的事业,可以说,古往今来没有这样的人物。只有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的人才能创造业。
古语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还有“千金难买少年苦”的说法。不让孩子吃苦,对孩子成长其实并没有好处,正好相反,为了磨练人格,吃苦受累必不可缺。
提升心性分三个阶段完成,知识、见识、胆识,摆脱利己心的束缚,明确树立做事的大义。Day18:今天读了《稻盛和夫的哲学》第十六章关于情和理。
情和理的相互作与转换,需要场景的配合,人的本性很难改变,因此说处理好情和理的关系是做好事情的关键。
本书作者的观点是:事情的开始阶段,必须用理性思考,在实际执行阶段再融入情感因素,这才是恰当的做法。Day19:今天读了《稻盛和夫的哲学》第十七章关于勤奋
随着现代化程度的推进,人们对劳动的看法变了,尤其是在这个浮躁的年代,有些人甚至不愿意多劳动,作者认为劳动可以改变心性,大家一起努力工作,就能塑造人们的心灵,能够造就品德高尚的人。Day20:今天读了《稻盛和夫的哲学》第十八章,关于宗教和死亡
明治维新时代,人们否认宗教。但“山岳信仰”虽然没有使用宗教二字,但人们持有信仰之心,却是普遍的事实。在特定条件下,人类要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宗教是必不可缺的精神力量。
死亡就是肉体的消灭,但作者认为灵*是存在的,相信有来世,但观念是灵*不灭。
纯化心性、净化灵*,将它变得更纯粹,更加美丽,是现实要做的事情。Day21:今天读了《稻盛和夫的哲学》第十九章,关于共生和竞争。
为了共生,必须竞争,同时为了竞争,又必须共生。
竞争和共生就是以承认对手存在,承认多样性为前提,才能成立。共生和竞争同时存在,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的繁荣。Day22:今天读了《稻盛和夫的哲学》第二十章,关于知足
非洲人的捕猎、烧荒种植规则,黑猩猩的捕食规则,说明一切生物万事永生,需要知足,需要抑制自身的欲望。
建立“共生的思想”,会使人生更加精彩丰富,人们生活精神更加富足。
Day23:今天读了《稻盛和夫的哲学》第二十一章,我走过的人生道路
心怀善念,好事就会发生,心怀恶念,坏事就会发生。作者人生经历曲折,从小时得肺结核,到最后得胃癌,到进入佛门,不断改变,追求的人生目标是为社会、为世人皆尽自己微薄的力量,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心性和品格。
读者小六
向上滑动阅览
Day1:今天读了推荐序与自序。从京瓷到日航,稻盛先生在商业上创造的奇迹可谓前无古人。
实际上,稻盛和夫的连续成功并非偶然,其背后有一整套个人的哲学体系支撑。也就是说,稻盛先生在科学、经营、宗教修行等方面坚守的原则,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正如推荐序中所说,由于人生观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因而人生的结果也会大相径庭。
本书涉及的一些思维方式与行事原则,一方面能帮助我们提高认知水平,解决日常工作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能启发我们对于中日文化差异、企业经营理念及宗教哲学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Day2:今天读了第一章关于人的存在和生命的价值。
本章中,作者认为人出生是必然的,天生我才必有用。抱持这样的观点,思考人生意义、使命等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由于女性一生中一般只有到个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因此,我们能从有限的卵子中脱颖而出,通过受精卵逐渐长成人形,并来到人世,既是幸运的,也是非常不易的。
所以,我们需要好好珍惜自己的这一生,发挥出人应有的正面价值,特别是人的心性、思维、智慧、理性这些精神要素的品质好坏就成了关键。Day3:今天读了第二章关于宇宙。
本章先从现代物理学角度解释了宇宙的起源及演变过程。之后又从佛学的角度描述了宇宙的意志对生死的意义。
宇宙法则亘古不变,这与佛教所说的因果循环和轮回转世有相似之处。如果宇宙只是基本粒子间聚合、演变和转换,那么利用宇宙的法则来看人类的生死的话,就是一个不断轮回转世,不生不灭的过程。
抱持这个观点,就不难理解今世即是消受前世福报,又为来世积攒福报了。Day4:今天读了第三章关于意识。本章读起来很亲切,因为在读自我暗示那本书时,我们讨论过意识和潜意识。
不过,我最近听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讲的是人的大脑从出生就已经预装了一个脚本,或者可以理解为底层源代码,这与书中说的“原本有的东西”是类似的。
对于健康人来说,我们的出生的脚本是一致的,那又是什么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呢?
书中提到的心性修炼,就是其中原因之一,个人认为,从马斯洛的需求金子塔理论来看,提高心性的过程,就好像一步步逼近金子塔的最顶端。
对人对事的态度,能从侧面反映出一个人的境界,我非常认同稻盛先生的观点,面对造物主的考验,真正高层次的人生境界是塑造自己美好心灵。
我们中国人常说的要追求修炼自己的“道”。实际上也是在追求心性的修炼,提升自己的人格,最终接近金字塔顶端自我实现的需求。Day5:今天阅读了第四章关于造物主
本章读完,感受到了作者对于造物主的态度。个人非常赞同书中对一神论,或者说对一个全知全能神存在的质疑与思考。作者强调说,造物主并不是高高在上,操纵一切,它只给了我们灵*中最根本的自由。
自由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满足欲望,另一方面,也可能让我们无限追求欲望,而逐渐丧失底线和原则。
因此,作者提醒我们要认真修行,提高心性,抑制膨胀的欲望。同时,还要学会用爱包容万事万物,懂得知足常乐。Day6:今天读了第五章关于欲望。
本章介绍了贪嗔痴为人间烦恼之根源。而对自由的掌控成为了制衡内心欲望的关键。正所谓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唯有认真修行,才能净化我们的善恶之心,帮我们减少烦恼,塑造美好品格。
作者说,按照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和禅定五条准则修行,我们便能提升心性,领悟宇宙真理。Day7:今天读了第六章关于意识体和灵*。
作者在本章提到了“前世”、“现世”和“来世”。而其中的很多观点,也是《西藏生死书》中所提及的。
作者例举了濒死体验、灵能者和自己的孩子的案例,从某种程度上讲,前世的印记,会在我们现世所展现。而稻盛先生描述意识体对子孙的影响,我认为值得深思。我们留给后代的仅仅是一套房子?或者是一生花不完的存款?还是把自己总结的人生经验和美好的品格传承下去呢?Day8:今天读了第七章关于科学。
在本章中,作者对科学的态度值得我们深思。不管是DNA的突变,还是发现宇宙中最小的物质,实际都是科研人员在一套公认的理论基础上,对一些自然和非自然现象,给出的符合逻辑的推理判断和解释。所以作者说,如果仅仅局限在某一框架理论体系中进行研究,就会变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科学了。
这让我想到了对于“中医”是否符合科学的争论。我认为,这种争论其实没有任何意义的,即便中医没有严谨可靠的实验数据,但在治病救人方面也在发挥作用。如果按照稻盛先生的科学观来说,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实质都是为了保障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延长人类寿命。
因此,站在更高维度上,着眼于全局思考,才应该是我们对待科学研究应有的态度。Day9:今天阅读了第八章关于人的本性。
作者认为,人的本性“既不是善也不是恶”。当人只顾满足私利,而剥夺旁人的自由时,就是对他人作恶。同样,如果能抑制欲望,积极为众人服务,我们就可以对他人行善。
关于作恶和行善,作者说,要看我们选择从什么样的出发点去思考和行事。同时,书中倡导人类作为唯一能够“通盘考虑地球整体”的生物,必须承担起为地球和人类奉献的使命。
想起《流浪地球里》里的一句话:“无论最终结果将人类历史导向何处,我们决定,选择希望!”Day10:今天读了第九章关于自由。
作者在本章中,特别提到了自由在孩子教育中的意义。书中说,现如今的孩子,很多时候喜欢滥用自由,如果没有正确加以引导,孩子就不懂得抑制自己的欲望而作恶。
因此,作者给出了“六波罗蜜”的修行建议,分别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个人对此非常认同,也同时把这六条记在笔记中,会时常拿出来看看,反复提醒自己多行善事,不作恶事。Day11:今天读了第十章关于青少年犯罪。
作者说,和长辈们相比,如今的孩子更需要接受克制自己的欲望、忍耐、勤奋等方面的教育。
作为80后独生子女一代,我对稻盛先生的观点非常认同。我们父母那一代人,虽然物质生活相对匮乏,而且兄弟姐妹众多,家庭规模比较大。但正是这样艰苦的生活环境,才培养了上一代人的独立、谦让、勤奋和忍耐等品质。
再来看看我们生活的时代,常会看到6个长辈围着一个小孩转的情况,当家里人的所有焦点都放在孩子身上时,一方面会导致过度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另外一方面,那些曾经在生活中磨练的品质,在孩子身上也慢慢消失了。
特别典型的例子,就是一些明星的孩子,虽然物质生活非常富足,但很多情感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再加之家长没有正确的引导,过度纵容孩子,最后就导致了一些星二代走上了犯罪道路。
我认为,好的教育,最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尤其是分辨善恶是非。正如书中所说,在物质富裕的时代,大自然教育不奏效了,必须通过教育,切切实实教会孩子分辨“作为人该做的好事和不该做的坏事”。Day12:今天读了第十一章关于人生的目的。
本章谈了思考人生的话题。由于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因此对待人生的态度也是不同的,而且会随着时间有所改变。
前几天,刚写了一篇关于曾国藩的文章,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入京为官后,从暴躁刻薄的书生,蜕变变为处世圆滑的官员,这与他立下“学做圣人”的志向有很大关系。
正是这个心怀天下的大志向,让曾国藩找到了人生的意义,也就是书中所说为民造福的人生价值。所以,即便我们现在没有找到人生方向,也不必操之过急,只要保持好积极、乐观和开放的心态不断探索就好。Day13:今天读了第十二章关于命运和因果报应的法则。
中国有句老话,叫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对于因果报应,一直再思考一个问题,区分善恶的标准是什么?个人对善恶的评判标准是能不能为对绝大多数人提供有意义的价值,如此一来,就能针对一些问题上做量化评判。
比如,汽车的发明确实给人类的出行带来便利,从这个角度来,造车是在做善事;但随着石油过度开采、尾气排放量不断加大,以及频繁的交通事故,制造汽车有成了一件恶事。这时,可能就要用一些量化的指标来做理性客观的分析和判断了。
我想,不管是*府、企业,还是家庭、个人,很多时候都会遇到善恶难分的事情。此时,以何种标准指导我们做出决定呢?对于这个问题,也想听听老师们的看法。Day14:今天读了第十三章关于人生试炼。
本章对比了人们对待命运的不同态度。当面对自己的成功时,是把功劳完全看成自己努力的结果,还是报以谦卑和感恩之心继续努力。此外,面对人生困苦磨难时,是采取愤世嫉俗、满腹牢骚的消极态度,还是采取勇于接受各种挑战,直面困难的积极态度。
作者说,如果能以一种谦卑、感恩的态度来面对成功和挑战,我们就会度过天堂般的人生。读完本章内容,让我想起了《岳阳楼记》里讲的“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一方面在提醒我们,要有忧患意识,学会延时满足;另一方面,也告诫我们要把眼光放长远,度过更有意的人生。Day15:今天读了第十四章关于烦恼和憎恨。
生活中烦恼的事情很多,每天晚上拖着疲惫的身躯躺着床上,难免会因工作、孩子等问题而烦恼。这样一来,积攒了很多负面情绪后,人会产生消极的自我暗示,也会诱发许多生理疾病,如头痛、便秘、胃溃疡等。
书中给出了一些摆脱烦恼的建议,包括自我反省,找活干替代烦恼的时间,以及学会知足常乐等等。我认为,稻盛先生的意见比较中肯,但还需要我们学习更多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来摆脱烦恼。
除此之外,憎恨之心也会令我们产生愤怒、嫉妒等情绪。究其原因,大多数憎恨来源于我们的“利己”之心,也就是说别人害我们利益受损,或者由于他人的原因,使得我们没有得到属于自己的利益。
但稻盛先生提醒我们,憎恨之情要尽量抑制,正所谓冤家宜解不宜结,一来可以不因负面情绪而损害身体健康,二来可以培养我们仁爱、包容的品格,让自己不因过度的欲望,而给别人造成伤害。
《道德经》有云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总之,烦恼和憎恨皆因自私的欲望而起,摆脱方法也可用为别人着想而化之。Day16:今天读了第十五章关于逆境。
读完西乡隆盛的曲折人生故事,首先想到了上学时课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面对逆境苦难,稻盛先生讲了三个关键内容,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和反复实践。
1.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当我们抱怨家庭出身,责备老天爷的不公时,应该好好想想稻盛先生的提醒,与其抱怨,不如在逆境中寻求改变。
2.心怀大义,修炼利他之心。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一个人的格局是其所思,所想,所行的综合体现。立下一个有意的人生目标,会燃起我们的斗志,坚定不移地去实现人生理想。
3.有耐心和执行力。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的人,都值得我们尊重,特别是那些遭受无数次的打击,但还有勇气继续尝试的人,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Day17:今天读了第十六章关于情和理。
读完本章内容,个人感觉理性和情感就好比我们大脑里住了两个小人,他们经常互不相让,争吵不休,这就造成一些人刚正不阿,依理行事,但有时稍显冷酷,不通人情;而另一些人则是热心付出,会为他人着想,虽有人缘很好,可有时也会感情用事,常陷入纠结。
因此,稻盛先生认为恰当的做法,是在事情的开始阶段,必须用理性思考,而在实际执行阶段再融入情感。个人很认同这个观点,但总感觉真的实践起来有一定困难。Day18:今天读了第十七章关于勤奋。
作者认为,通过劳动可以塑造人的心灵,并且能够帮助人们抑制自己的欲望,锻炼心志。
正基于此,稻盛先生对一些日本年轻人不思进取和消极工作的现象表示了担忧。因此,稻盛先生提醒说要找出工作的本质,找到工作的意义,这才是合乎自然的。Day19:今天读了第十八章关于宗教和死亡。
本章首先提到宗教人类在自然界生存时,需要宗教给予精神的慰藉。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之心逐渐消失,很多人也不再信仰宗教。但稻盛先生提醒我们,丰富的物质生活不能解决心灵的空白,此时就需要借助信仰的力量来抚慰心灵。
这就引出了本章的第二个话题,关于对死亡的思考。作者认为,像基督教、佛教等宗教,都相信灵*的存在,并倡导通过修炼心性,净化自身的灵*。Day20:今天读了第十九章关于共生和竞争。
本章的结论是在承认对手的存在、承认多样性为前提,共生和竞争同在,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的繁荣。
从书中内容里,脑海中想到了两个关键词“良性竞争”和“互利互惠”。我认为这两个词,是站在一个更高的视角来看事情,良性竞争强调营造共生的局面,而互利互惠则强调双赢的思维。
因此,正如书中所说,我们既要有风险意识,让自己可在残酷的竞争中生存,又要擅于用共生的角度,去发现和创造双赢的局面,从而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Day21:今天读了第二十章关于知足。
本章内容是“共生思想”的延续。书中例举了伊谷纯一郎先生在山里做研究时,发现有个原始部落,只要有一个人捕到猎物后,当天的狩猎就会停止。伊谷先生说原著村民明白互利共生的道理。这让我想起了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努力争取年前实现碳中和。实际上这个目标的出发点也是建立在互利共生的基础上,中国人对世界的承诺。正如稻盛先生所坚信的,如果更多的人具备这种共有的思想,一个不仅物质富裕而且精神富足的社会一定能建成。Day22:今天读了第二十一章关于我走过的人生路。
最近写了几个关于稻盛和夫的故事,从13岁患肺结核,差点丧命,到出家前查出胃癌,曾两次在*门关徘徊的稻盛和夫,对无常世事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不可否认,佛教的智慧给了稻盛先生很多启发,特别是担雪法师,非常喜欢书中最后结尾处的一段话,僧人修行再深,也难以对现实社会做出贡献,你经过修行之后应该回归世俗,为社会再做贡献,这才是佛道。
我认为,稻盛和夫无疑在科学、经营、哲学等方面,将“心纯见真”的思想融入了血液中,并做到了知行合一。
在我看来,本书的大部分内容,就如同张三丰的太极拳法,不在于招式的花哨,更加着眼于心性的修炼,这就需要我们结合个人的经历和实践,去体会和领悟。
读者READER
向上滑动阅览
Day1:今天读了《稻盛和夫的哲学》推荐序。稻盛和夫先生集科学家、企业家、哲学家、宗教家和慈善家五家为一身,以“利他之心”思考、判断和行动,意识到“心纯才能见真”这一根本性真理,并付诸实践,为世人、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值得好好学习。Day2:今天读了自序、目录和第一章关于人的存在和生命的价值。一切存在绝非偶然,都因必要而存在。人是万物之灵,人为什么而活着?人的价值不仅仅是存在,人应该发挥作为人应有的正面价值,人的心性、思维、智慧、理性这些精神要素的品质好坏非常关键。人的思维方式和人生态度不同,人生也将迥然不同。
Day3:今天读了第二章关于宇宙。稻盛先生认为宇宙间存在着一种“意志”,促进万事万物生长发展、促进其进化的“意志”。宇宙的意志是“存在”的核心,肉体的死亡并不意味着人真正的死亡。
Day4:今天读了第三章关于意识。我认为一个健康的人,应该是物质和精神的有机结合体,无论哪方面出了问题,人都会生病。现代医学界多数人都承认精神压力大,也是导致人机体生病的原因。意识对于人的健康影响极大,要引起重视。人生的价值是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纯化心灵,美化心灵,提高心性。人生是为了修炼心灵而建立的道场。Day5:今天读了第四章关于造物主。究竟是谁创造了宇宙,没有定论,但宇宙已经形成。人类无限的追求欲望,不仅对宇宙无益,对自己也有害。人类要适可而止,抑制对欲望的追求,与地球上其他动植物共生共荣,要懂得知足,抑制欲望的膨胀。Day6:今天读了第五章关于欲望。佛教认为“贪”“嗔”“痴”“慢”“疑”“见”,是人类的六大烦恼。烦恼原本是造物主赐予人类的智慧,但在烦恼之上,造物主又给了人类自由,必须适当的抑制自由以免造恶。人具备两面性,既可以成为大慈大悲的佛,也可以成为穷凶极恶的魔。所以人要不断提升心性。“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逐一修炼。Day7:今天读了第六章关于意识体和灵*。我觉得意识体、灵*、转生等一些佛教的观点有点不好理解。不过人不断提升人格、心性,修炼心灵的纯美是非常需要的。
Day8:今天读了第七章关于科学。作者对科学的理解有自己独到的观点。对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异议,认为DNA的突变并不是仅仅基于外部的因素,意识体、意识这种内部因素也会导致DNA的突变。所谓科学,不过是现阶段所认知范围内的事实,应站在造物主的视角,观察和把握全局。Day9:今天读了第八章关于人的本性。人需要超越“性本善”、“性本恶”的概念,提升心性,抑制欲望、努力持戒、努力利他,就会不断朝善的方向发展。人类的思想、行动对世界万物有巨大的影响,人类要清醒的认识到责任,承担使命,为地球、为人类努力奉献。
Day10:今天读了第九章关于自由。物质文明发达了,社会富裕了,在优越的环境中对孩子不加管束,孩子会养成放任娇纵的习惯,贪图自由,喜欢滥用自由,不懂得抑制自己的欲望,就会作恶。释迦牟尼提出了“六波罗蜜”的修行方法,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是为了让人觉悟,提升心性。
Day11:今天读了第十章关于青少年犯罪。孩子生下来都是天真无邪,纯真可爱。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如果不教育孩子懂得克制、忍耐和勤奋,不注重塑造孩子美好心灵,青少年犯罪现象就会快速增加。一定要明确而切实地教会孩子们分辨“作为人该做的好事和不该做的坏事”,让孩子明辨是非。Day12:今天读了第十一章关于人生的目的。人到十二三岁,会开始思考人生的问题。活着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呢?磨练灵*,塑造高尚的人格,才是人生真正的目的。孩子树立人生志向的时候就教给他这个观念,到了青年或壮年时期就会起作用。磨砺人格要通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这四项生存智慧,我们要不断好好学习和实践。
Day13:今天读了第十二章关于命运和因果报应的法则。造就我们人生的要素有两个:与生俱来的命运和因果报应法则。袁了凡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人生是可以改变的。天天思善行善,做好事就会产生好的结果,做坏事就会产生坏的结果。想好事,做好事,你的人生一定会时来运转。
Day14:今天读了第十三章关于人生试炼。人生既有顺利的时候又有挫折的时候,幸运和灾难都是造物主给予我们的试炼。应对试炼的态度不同,我们的人生也会随之发生极大的变化。越谦虚认真,越幸运,国家会越繁荣。
Day15:今天读了第十四章关于烦恼和憎恶。烦恼只会耗费精力和时间,有时甚至会损害健康,没有任何好处。工作中遇到问题,要反复思考,直到想通为止,对策一旦确定,思考就告一段落,之后采取“尽人事,听天命”的态度。与其为了已经蒙受的损失一味烦恼,不如着眼于往后的工作,获取新的利益。不去烦恼,就是摆脱烦恼的最佳方法。人的消极情绪除了烦恼还有憎恶、仇恨。心理状态会影响身体健康,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任务是提升心性,宽恕那些不能宽恕的人和事,是最重要、最难的修行。Day16:今天读了第十五章关于逆境。我觉得人在年轻的时候经历一些苦难,其实是人生一笔重要的财富。千金难买少年苦,从未经历过苦难的人,他们一旦遭遇苦难,很快就会灰心丧气,自暴自弃,不可能成就伟大的事业。在逆境中要忍耐、要坚强,积极开朗,努力奋斗。关于修炼人格、提升心性,分“知识、见识、胆识”三个阶段。先把知识提升到信念、见识的高度,再将见识变成胆识。在具备大义名分时,最能鼓起勇气,摆脱利己心的束缚,才能把工作做好。
Day17:今天读了第十六章关于情和理。在自己开创事业的时候,必须把情感驱动和理性驱动结合起来。在事情的开始阶段,必须用理性思考,在实际执行阶段再融入情感因素,遵守先理性后情感的顺序,这才是恰当的做法。
Day18:今天读了第十七章关于勤奋。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应该不仅仅是为了生活,同时还可以锻炼心志,净化人的心灵。现代社会物质富裕了,很多人不愿意劳动,勤奋的意识逐渐淡薄,丧失了许多宝贵的品德。
Day19:今天读了第十八章关于宗教和死亡。宗教之所以力量强大,是因为人类在自然界生存时需要宗教给予精神的慰藉。人类要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宗教是必不可缺的精神力量。现代人已经从生存的危险中解脱,不再需要求助于宗教,现代人的心中突然出现了空洞和空白,这种空白感、空虚感日趋严重,而且找不到可以填补的东西。现世人生的目的应该是纯化心灵、净化灵*,磨练心志,让我们的灵*闪耀光芒,异彩缤纷。Day20:今天读了第十九章关于共生和竞争。自然界的原本形态是共生,但为了共生必须竞争,同时为了竞争又必须共生。只有共生和竞争同在,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的繁荣。所谓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Day21:今天读了第二十章关于知足。无论怎样原始的狩猎民族还是黑猩猩,为了自己的生存,他们都在抑制自己的欲望,力图与自己周围的环境“共生”。现在科学发达了,我们享受着富裕的生活,应该知足,应该更多的考虑地球环境的问题。我们需要抑制自身的欲望,建立不仅物质富裕而且精神富足的社会。
Day22:今天读了第二十一章我走过的人生道路。今天读完了这本书,稻盛先生一生经历了很多,但从小就心存善念。幼小的心灵就产生了为社会、为世人做贡献的崇高思想。他认为心怀善念,好事就会发生;心怀恶念,坏事就会发生。每当有坏事发生,首先先认为是自己的想法有错。稻盛先生不断修炼,提升心性,一心向佛,是个善良而对社会有巨大贡献的人。
特别说明:为保证读者留言的展示效果,每期分享内容将精选不超过4位读者留言,其余读者留言将逐期展示,敬请理解。
有爱读书会
有爱读书会于年成立。采取线上“读书+打卡”,线下交流的形式,组织家长共同读书,并围绕读书内容,分享交流读书感悟,以及自己在亲子交往中的成功经验等,旨在帮助家长重构自我、重构家庭,改善亲子关系,培养信息时代的智慧家长,促进构建和谐、智慧的家庭。
六年来,读书会得到了中国民进西城区委,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专家,以及北京西城区中小学教育名师等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与帮助。
目前,读书会已组织36场线上读书活动,开设两场线上交流《关于家规和家教》主题活动。在喜马拉雅个人电台录制6个专辑,播放量累计达次,粉丝数“”,订阅数“”,听众涉及北京、山西、河南等10个城市。
品读好书,共同成长
本号联系人|小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