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中医有“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一说。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全靠脾胃的供给,故脾胃功能良好,则气血旺、体格壮;脾胃虚弱,百病从生。明代医学大家张景岳还提出了“养生要以脾胃为先”的观点,称脾胃为身体的基础和轴心。
民间有句谚语“大饥不大食,大渴不大饮”。因为饮食过量容易导致疾病,使得气血失常,无法挽救。老中医总结
胃怕多
胃部长期处于饱和状态不利于胃黏膜修复,易引起各种疾病:
、胃病:吃得过饱,消化不良。胃粘膜不易得到修复的机会,胃大量分泌胃液,会破坏胃粘膜,极易发生胃穿孔、胃糜烂、胃溃疡等疾病。
2、肠道疾病:脂肪堵塞在肠道里,会造成肠阻塞,大便黑色、带血。
3、急性胰腺炎:短时间内摄入大量的高脂肪饮食、烧烤食物和酒精,会导致人体胰腺不堪重负,从而引起胰腺炎症。该病不仅急且凶险,严重时可造成死亡,重型死亡率高达7-30%。
4、增加心脏负担:长期吃得过饱,会影响心脏供血,给心脏造成负担。有冠心病的老人要注意,太饱会诱发心绞痛,三高老人也会使血压、血糖等指标失控,加重慢性病的病情。
5、肥胖:现代人常吃的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消化起来更加困难,多余的“营养物质”堆积在体内,其后果就是肥胖和一系列富贵病。例如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动脉硬化、胆囊炎等,再加上由此带来的并发症,可能达到上百种,非常可怕。
对于暴饮暴食导致的胃部受损,状元堂中医师建议采用以下方式调理!胃阴虚证
胃阴虚证,是指胃阴不足所表现的证候。多由胃病久延不愈,或热病后期阴液未复,或平素嗜食辛辣,或情志不遂,气郁化火使胃阴耗伤而致。
胃脘隐痛,饥不欲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结,或脘痞不舒,或干呕见逆,舌红少津,脉细数。
食疗:滋阴降火
状元堂九制首乌芝麻丸
/中医古方九蒸九晒/
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壮筋骨、以黑补黑、健胃保肝、促生发
胃寒证
胃寒证,是指阴寒凝滞胃腑所表现的证候。多由腹部受凉,过食生冷,过劳倦伤中,复感寒邪所致。
胃脘冷痛,轻则绵绵不已,重则拘急剧痛,遇寒加剧,得温则减,口淡不渴,口泛清水,或恶心呕吐,或伴见胃中水声漉漉,舌苔白滑,脉弦或迟。
食疗:温阳补虚
*参*芪排骨汤
材料:*参30克,*芪30克,干姜5克,排骨克(2人份)
做法:将以上中药洗净,排骨焯水,以上食材一同放入锅中,煮小时左右,加盐后即可。
功效:温阳祛寒、补气温煦。
*参、*芪甘温,能补益阳气,干姜辛热,能温中散寒。
胃湿热证
胃热证,是指胃火内炽所表现的征候。多因平素嗜食辛辣肥腻,化热生火,或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或热邪内犯等所致。
胃脘灼痛,吞酸嘈杂,或食入即吐,或渴喜冷饮,消谷善饥,或牙龈肿痛齿衄口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脉滑数。
食疗:祛湿散热
冬瓜汤
材料:冬瓜
做法:连皮冬瓜放水清炖。
功效:利水、清热、消痰、解*等。
胃气滞证
生理情况下,肝的疏泄功能可以促进脾胃的运化,脾胃的运化功能又有助于肝的疏泄,两者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疾病情况下,两者亦相互影响,如抑郁伤肝,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胃失和降,引起肝气犯胃证;若胃气先虚,肝气相对偏盛,乘之于脾胃,也可引起肝气犯胃证。前者为木旺乘土,后者为土虚木乘。
主要有胸胁胃脘胀满疼痛,呃逆嗳气,呕吐,或见嘈杂吞酸,烦躁易怒,舌苔薄白或薄*,脉弦或弦数等。
食疗:疏肝解郁
陈皮佛手粥
材料:陈皮、佛手各5克,粳米0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陈皮、佛手与洗净的粳米加水适量,共煮粥,粥熟时加入冰糖即可。早、晚各次。
功效: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燥湿化痰。
古法灸疗
/适用于肠胃病/
上美团搜索状元堂中医馆
享特惠价艾灸具有温经散寒,补益气血等功效,调理胃效果不错。
除了一症一方的艾灸对症施灸外,一般可以通用这四个穴位:中脘穴、胃俞穴、神阙穴、足三里穴。
常用养胃四穴
、中脘穴
2、胃俞穴
3、神阙穴
4、足三里
您的每一次转发都将帮助更多的人扫码加客服预约就诊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