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假期的状态?
回家仍然坚持学习?
(注意发量!)
趁着假期看世界?
(注意做好防护哦~)
天天在家玩手机?
(注意维护亲情哦嘿嘿)
一天睡到晚?
(考试周的觉还没补回来吗哈哈哈)
不管你在家干嘛,都快看过来!
下面要说重点了,各位同学请注意!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在亲戚朋友面前好好露一手),我们策划了此次活动,要求参加的同学使用常用的中医护理技术来帮助亲戚朋友放松放松、解决一些小毛病。
等等,大家是不是考试完就把中护基.......
别怕!快来一起复习一下吧!!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介绍
成人推拿
向上滑动阅览
推拿是以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通过调节机体自身的功能活动,对机体生理、病理产生影响。具有调整阴阳、补虚泻实,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以及理经整复、滑利关节的作用。
适应症:
1.骨伤科疾病:颈椎病、落枕、肩周炎、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软组织扭伤、退行性膝关节炎、各型骨折及关节脱位的恢复治疗等。
2.外科疾病:肠粘连、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阑尾炎、下肢静脉曲张、乳痈等。
3.内科疾病:头痛、感冒、哮喘、胃脱痛、失眠、泄泻、便秘、中风后遗症、尿潴留等。
4.妇科疾病产后缺乳、痛经、闭经、月经失调、子宫脱垂、慢性盆腔炎等。
5.儿科疾病:发热、咳嗽、泄泻、呕吐、疳积、惊风、痛证、便秘、脱肛、肠套叠、遗尿、夜啼、小儿麻痹后遗症、小儿肌性斜颈等。
6.五官科疾病:近视、麻痹性斜视、鼻炎、耳聋、耳鸣等。
禁忌症:
1.各种急性传染病,如结核病、肝炎等。
2.感染性疾病,如丹*、脓肿、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脓*血症等。
3.皮肤病变部位,如皮肤破损、烧伤、烫伤、溃疡性皮炎、湿疹等。
4.各种血证、血液病或有出血倾向者,如便血、尿血、外伤出血、软组织损伤早期瘀血肿胀及较重要部位骨折早期、截瘫初期、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等。
5.严重心、脑、肺、肾等器质性疾病及年老体弱的危重病患者。
6.妇女月经期或妊娠期,腹部和腰骶部。
7.年老体衰、久病体虚、剧烈运动后,过饱、过饥、极度疲劳、醉酒等状态。
注意事项:
1.操作环境保持通风换气,避免对流风,注意保暖。
2.操作前应修剪指甲,洗净双手,避免损伤患者皮肤。
3.操作手法柔和、均匀、有力、持久,运力能达到组织深部。禁用暴力、相反力,以防组织损伤。
4.操作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对手法的反应和感觉,若有不适,应及时调整手法和刺激强度。如出现头昏目眩、恶心、自汗等反应,立即停止推拿,并做好相应的处理。
5.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病位及耐受性,准确取穴,采取合适的体位并应用适宜的手法及刺激强度。
6.可在施术部位涂适量滑石粉,以免推拿时损伤皮肤等。
灸法
向上滑动阅览
灸法是指以艾绒或其他物质为灸材,通过烧灼、温熨或熏烤人体体表的一定部位,借用灸火的热力和(或)药物的作用,达到防治疾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适应症:
1.治疗风寒湿痹和寒邪所致胃脘痛、腹痛、泄泻、痢疾等。
2.用于气血凝滞所致的乳痈初起、瘰疬、瘿瘤等。
3.用于虚寒证、寒厥证、虚脱证和中气不足、阳气下陷而引起的遗尿、脱肛、阴挺、崩漏、带下等。
4.用于某些热性病,如疖肿、带状疱疹、丹*、甲沟炎等。
5.防病保健。
禁忌症:
1.实热证、阴虚发热、邪热内炽者禁灸或慎用。
2.中暑、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者等。
3.颜面部、心前区、五官、大血管、关节、肌腱处等部位不可瘢痕灸;乳头、外生殖器及孕妇的小腹部、腰骶部不宜施灸。
4.一般空腹、过饱、过饥、醉酒、大渴、大惊、大恐、大怒、极度疲劳、对灸法恐惧者,应慎灸。
注意事项:
1.施灸前,安置好患者体位,确保舒适,不能摆动,防止燃烧的艾炷或燃尽的热灰滚落燃损皮肤和衣物。
2.施灸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及对施灸的反应。若发生晕灸应立即停止艾灸,使患者头低位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一般休息片刻,或饮温开水后即可恢复;重者可掐按水沟、内关、足三里即可恢复;严重时按晕厥处理。
3.施灸过程中应注意艾条或艾炷燃烧的情况,应随时弹艾灰或取掉艾炷,如为温针灸,应用纸片隔开,防止灰火脱落烧伤皮肤。
4.施灸的患者如是皮肤感觉迟钝或小儿等,施术者可将拇、示二指或示、中二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通过施术者的手指来感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及时调节施灸距离,防止烫伤皮肤。
5.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灼热微红,属正常现象。如果灸后局部起小疱(瘢痕灸除外),注意勿擦破,可自行吸收。大者可按烫伤处理,经局部消*后,用灭菌针头刺破水疱下沿,将其液体挤干,外涂烫伤膏,并盖上消*纱布。
拔罐法
向上滑动阅览
拔罐疗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汽等方法以排去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于腧穴或体表的一定部位,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疗法,又称角法、吸筒法。
适应症:
1.伤风感冒、头痛、面瘫、咳嗽、哮喘、消化不良、泄泻、月经不调、痛经等。
2.颈肩腰腿痛、关节痛、软组织闪挫伤、目赤肿痛、麦粒肿、丹*、疮疡初起未溃等外科病。
禁忌症:
1.心衰、呼吸衰竭、肾衰、肺结核活动期等病情严重者不宜拔罐。
2.凝血机制障碍、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损伤后出血不止者,不宜拔罐,如血友病、过敏性紫癜、白血病等。
3.重度神经质、全身抽搐痉挛、狂躁不安、不合作者,不宜拔罐。
4.皮肤肿瘤(肿块)部、皮肤溃烂部、外伤骨折、静脉曲张、体表大血管处、皮肤丧失弹性处,皮肤严重过敏或皮肤患有疥疮等传染性疾病者,相应病变部位不宜拔罐。
5.妇女经期,妊娠期妇女的腹部、腰骶部及乳部不宜拔罐。
6.五官及前后二阴不宜拔罐。
7.醉酒、过饥、过饱、过渴、过劳者,慎用拔罐。
注意事项:
1.病室保持冷暖适宜,避免直接吹风,防止受凉。
2.拔罐应选择肌肉丰厚的部位,尽量避开骨骼凹凸不平处、毛发较多处、瘢痕处等,充分暴露应拔部位。
3.拔罐时应选好体位,嘱患者体位应舒适,局部宜舒展、松弛,勿移动体位,以防罐具脱落。
4.老年人、儿童、体质虚弱及初次接受拔罐者,拔罐数量宜少,留罐时间宜短,手法宜轻。
5.拔罐手法要熟练,动作要轻、快、稳、准。
6.用于燃火的酒精棉球,不可吸含酒精过多,以免拔罐时滴落到患者的皮肤上而造成烫伤。燃火伸入罐内的位置,以罐口与罐底的外1/3与内23处为宜。若不慎出现烫伤,按外科烧烫伤常规处理。
7.拔罐过程中若出现头晕、胸闷、恶心欲吐、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呼吸急促、脉细数等症状,甚至瞬间意识丧失等晕罐现象,处理方法是立即起罐,使患者呈头低脚高卧位,必要时可喝温开水或温糖水,或掐水沟穴等。密切注意血压、脉搏、心率变化,严重时按晕厥处理。
8.起罐时不可硬拉或旋转罐具,否则会引起疼痛,甚至损伤皮肤。
耳穴埋豆法
向上滑动阅览
耳穴埋豆法,又称耳穴贴压法,是用代替耳针的药丸、药籽、谷类或其他物品置于胶布上,贴于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用手指按压刺激,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适应症:
1.疼痛性疾病,如各种扭挫伤、头痛、神经痛等。
2.炎性疾病及传染病,如急慢性结肠炎、牙周炎、咽喉炎等。
3.功能紊乱性疾病,如胃肠神经官能症、心律不齐、高血压、神经衰弱等。
4.过敏及变态反应性疾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
5.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如糖尿病、围绝经期综合征等。
6.其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疾病,亦可用于预防感冒、晕车、晕船及预防和处理输血、输液反应。
禁忌症:
1.严重器质性疾病者慎用。
2.耳廓如有明显炎症或病变,包括冻疮破溃、感染、溃疡及湿疹等,不宜采用本法。
3.年老体弱者、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不宜采用。妇女妊娠期也应慎用,尤其不宜用于子宫、卵巢、内分泌、肾等穴。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若局部红肿,可用皮肤消*药液消*,每日2~3次,外用消炎药,防引起软骨膜炎。
2.埋籽按压法的材料应选用光滑、大小和硬度适宜的种籽,不宜选用有尖角或不光滑的种籽,以免按压时损伤皮肤。如选用质软的种籽,按压作用不大;如种籽发霉亦不能使用。
3.埋压过程中,按压时压力不可过大,切勿揉搓,以免搓破皮肤,造成感染,并防止胶布潮湿或污染。对胶布过敏者,可缩短贴压时间并加压肾上腺、风溪穴,或改用黏合纸代之。
4.留籽时间视季节气候而定。夏天天气炎热,易出汗,贴压放置时间不宜过长,宜1~3天,春秋季3~5天,冬季5~7天。在留置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不适等情况。
5.有运动障碍的患者,按压埋籽后耳廓充血发热时,宜适当活动患部,并在患部按摩、艾灸等,以提高疗效。
穴位按摩
向上滑动阅览
穴位按摩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术者的手或肢体的其他部位,抑或借助器具实施一定的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通过局部或穴位刺激,可疏通经络,调动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目的的一种操作技术。
适应症:
内、外、妇、儿、骨伤、五官、康复等各科的多种病证,此外还可用于健康、亚健康状态,亦有减肥、美容及保健作用。
禁忌症:
1.急性脊柱损伤、各种骨折、骨质疏松、骨结核。
2.严重心、脑、肺、肾疾病,急性传染病,有出血倾向者,出血性疾病。
3.手法部位有皮肤损伤、皮肤感染性疾病、瘢痕等,妇女月经期,孕妇腰、腹等部位。
4.精神病、不能合作者;年老体衰、过饥过饱者,剧烈运动后。
注意事项:
1.病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随时遮盖不需暴露的部位,以免受凉。
2.根据具体情况(病情、体质等)选用不同的按摩介质。
3.根据按摩部位和使用手法的不同,选择不同体位,使患者舒适,术者省力,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用暴力。初次接受治疗的患者手法可适当轻些。腰、腹部按揉时,应嘱患者先排尿。
4.按摩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如患者出现头晕、目眩、恶心等不适,应立即停止操作,做好相应处理。
5.孕妇禁用拍法、击法、按法等。小儿要有家属或护士陪伴,安置好体位,3岁以下小儿可由家长抱起放在双大腿上进行按摩。
6.术者操作前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
刮痧法
向上滑动阅览
刮痧法是以中医药学理论为指导,借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在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实施相应的手法,进行有规律的刮拭,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
适应症:
颈肩痛、腰腿痛、头痛、感冒、咳嗽、失眠、便秘等及夏秋季节发生的各种急性疾病,如中暑、霍乱、痢疾等,同时还具有保健、美容功效。
禁忌症:
1.凡危重病证,如急性传染病、严重心脏病、肾功能衰竭、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浮肿等禁刮。
2.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症、过敏性紫癜、血友病等禁刮。
3.传染性皮肤病、皮肤高度过敏、新发生骨折部位、外科手术后瘢痕、皮下有不明原因包块、大血管显现处等,这些相应的部位禁刮。
4.女性月经期,孕妇的下腹部、腰骶部,妇女的乳头禁刮;小儿囟门未合者头部禁刮。
5.体形过于消瘦、过度疲劳、过饥过饱者均不宜刮痧。
注意事项:
1.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保暖,避免直接吹风,以防复感风寒而加重病情。
2.刮痧器具边缘要光滑,同时操作过程中用力要均匀,勿损伤皮肤。
3.刮痧过程中不可片面追求出痧而采用重手法或延长刮痧时间。
4.刮痧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心慌、冷汗、恶心呕吐等症状,应立即停刮,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5.刮痧后饮用~mL温开水(淡糖盐水为佳),15分钟内不宜外出,30分钟内忌洗凉水澡,避免受寒。
6.刮痧后1~2天内在刮痧部位出现疼痛(不是很剧烈),皮肤有热感、痒、虫行感,冒冷、热气,皮肤表面出现风疹样变化等均为正常,忌搔抓。体质弱者会出现短暂性的疲劳反应和低热,经休息后可很快恢复正常。
7.可根据具体病情在实施刮痧疗法的同时,积极配合针灸、拔罐、穴位按摩等治疗方法以增强疗效。
具体操作请大家观看SPOC平台《中医护理学基础II(双语)》,同学们务必规范操作!
选择艾灸或拔罐的同学一定一定一定要注意用火安全!安全第一!
活动相关说明
活动时间:年1月18日~2月18日。
操作内容:耳穴埋豆、刮痧、艾灸、拔罐和推拿(含穴位按压)中至少选择一项进行。
操作用物:自备(艾灸、拔罐一定要注意用火安全)。
提交材料:照片*3、视频*1。
(请同学们将材料在活动时间内打包并命名为提交至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