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穿孔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外科护理常规
TUhjnbcbe - 2021/5/25 17:32:00
北京比较好皮肤病医院 http://m.39.net/pf/a_4781490.html

(一)术前评估

1、病人的心理状态,包括精神、情绪、应对能力、对手术有无心理准备、有无顾虑和思想负担。

2、社会情况如环境影响、家庭态度及经济承受能力。

3、年龄、性别、病史、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和临床表现。

4、既往健康史如患病史、过敏史、家族史。

5、对手术的耐受力如营养状况,重要脏器功能及各种检查结果。

(二)术后评估

1、手术名称、方式、过程、病变组织是否切除,出血部位是否妥善处理,术中出血、输液、输血情况,手术是否顺利,安置了什么引流管。

2、病人是否苏醒,麻醉过程是否平稳,术中生命体征是否平稳。

3、评估病人术后心理状况,身体有何不适。

4、术后生命体征的改变、伤口情况、引流物的性状、颜色、量。

5、出院前的心理反应。

(一)术前护理

常规措施

1、心理护理:了解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活动,做好解释工作,尽量减轻他们不良的心理反应,使其保持最佳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和护理。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2、了解病人的全身情况,协助病人做好各项术前检查及准备工作,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择期手术。

3、根据不同的疾病,手术种类及病人的情况,对其进行卫生宣教、术后注意事项及与医护配合等方面的指导。

4、做好卫生处置工作(洗澡、更衣、理发、剪指甲等),根据手术部位的不同做好手术区的皮肤准备,根据医嘱给病人做交叉配血的准备。

5、根据手术种类、方式、部位、范围的不同,应给予不同饮食。术前12小时禁食,4~6小时禁水。

6、肠道准备:除未明确诊断病人严禁灌肠外,根据手术情况给予肥皂水灌肠以清洁肠道。肠道手术病人术前2~3天给予少渣流食,口服肠道抑菌剂,术前晚清洁灌肠。必要时给予甘露醇进行全肠道灌洗。

7、术前晚根据病人情况酌情使用镇静剂,保证其充分休息。

送病人去手术室之前的准备

1、测量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如有异常报告医生,决定是否延期手术。

2、检查备皮情况,戴腕带,应用术前药物。

3、胃肠道手术及腹部大手术,应留置胃管。

4、嘱病人排尿,腹部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者应留置导尿,并妥善固定。

5、给病人更换手术衣,取下假牙、发夹、贵重物品交与家属或护士长保管。

6、准备手术室所需的物品如病例、X光片、CT片、药品等一起带入手术室。

7、病人进入手术室后根据麻醉方式、手术情况准备病床物品,停止执行术前医嘱。

(二)术后护理

1、了解病人术中情况,当病人回房后,通过了解病人的手术方式和术中病情变化,做了哪些相应的处理,以便制定相应的术后护理措施。

2、体位:根据病情及病种改变体位。

3、饮食和输液:手术后病人的营养和水的摄入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病人的代谢功能和术后的康复。禁食期间,应经静脉补充水、电解质和营养。

4、生命体征的监测:根据麻醉方式、手术的大小及病情定时监测体温、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做好记录。

5、伤口、引流物的观察:术后应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敷料脱落及感染的征象,保持引流通畅。

6、疼痛的护理:麻醉作用消失后,病人会感到伤口疼痛,24小时内较明显,遵医嘱使用止疼药物,并观察止疼药应用后的效果。

7、恶心、呕吐、腹胀的护理:术后恶心、呕吐常为麻醉反应,待麻醉作用消失后症状自行消失。若持续不止或反复发作,应根据病人的情况综合分析、对症处理。防止水、电解质紊乱。

8、术后6~8小时未排尿者,观察膀胱充盈程度,先诱导排尿,必要时给予留导尿管。

9、基础护理:加强口腔、尿道、压疮的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

10、活动:术后无禁忌,应早期活动,包括深呼吸、咳嗽、翻身和活动非手术部位的肢体,但对休克,极度衰弱或手术本身需要限制活动者,则不宜早期活动。

11、密切观察术后病情变化,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疾病的转归及注意事项。

附1:胃肠减压的护理

一、目的

胃肠减压是利用负压吸引原理,通过胃管将积聚于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吸出,降低胃肠道内的压力,减轻胃肠道的张力,从而改善血液供应,有利于局限炎症,促进胃肠道蠕动功能恢复的一种治疗措施。

二、胃肠减压的应用

1、解除或缓解机械性肠梗阻所致急性肠梗阻的症状。

2、减轻由于肠麻痹引起的腹胀。

3、术中减少胃肠胀气,利于手术操作。

4、术后降低胃肠道内压力,减少缝线张力和切口疼痛,减轻腹胀有利于切口愈合。

5、有利于观察引流液的量和性状。

三、护理

1、向病人解释操作目的,以取得合作。

2、检查胃管是否通畅,减压装置是否有效,各管道连接是否正确。

3、清洁鼻腔,自病人鼻咽部插入胃内50~60cm,妥善固定。

4、行胃肠减压时必须保持有效的负压,负压维持在-6、6kPa(50mmHg)并且要保持引流通畅,防止扭曲、堵塞,若有堵塞现象可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

5、减压期间应禁食、禁水,如须口服药时,需将药物碾碎调水后注入,并用温水冲洗胃管,夹管1小时。

6、使用胃肠减压者,每日应给予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记录引流液的量及性状并及时倾倒减压器。

7、做好口腔护理,可用雾化吸入以减少对咽喉部的剌激,鼓励病人作深呼吸,预防肺部并发症。

8、拔管指征:病情好转、腹胀消失、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

9、拔管时先将减压装置与胃管分离,捏紧胃管末端,嘱病人屏气,先缓慢向外拉,估计胃管接近咽喉部时,迅速将胃管拔出,然后清洁鼻腔。

附2:“T”型管引流护理

一、目的

病人施行胆道手术后,由于手术创伤引起胆道水肿,缝合口胆汁外瘘可引起胆汁性腹膜炎、膈下脓肿等并发症。肿瘤或外伤造成的胆道狭窄需支持或置管溶石、排石,术后常规放置“T”型管引流。

二、护理

(一)妥善固定:“T”型管一端通向肝管,一端通向十二指肠,自腹壁穿出后用缝线固定于腹壁,下垫纱布,用胶布固定,“T”型管不宜太短,要尽可能不固定在床上,严防因翻身、搬动、起床活动时牵拉而脱落。

(二)引流通畅:鼓励病人下床活动。活动时引流袋的位置应低于腹部切口的高度,平卧时不能高于腋中线,防止胆汁反流引起逆行感染。应随时检查“T”型管是否通畅,避免受压、折叠、扭曲,应经常挤捏,术后5~7天内禁止冲洗引流管,如发生阻塞,术后一周可用生理盐水低压冲洗。

(三)严格无菌操作,每日更换无菌引流袋。

(四)评估记录

1、胆汁引流液颜色、性质、量,有无鲜血或混浊、碎石、蛔虫及沉淀,必要时送检和细菌培养。

2、术后24小时胆汁引流量~ml,色清亮,呈*色或*绿色,以后渐减至每天ml左右。

3、*疸逐渐消退。若加重应疑胆汁引流不畅回流至肝或入血致胆红素上升。

4、观察大小便颜色,送检胆红素含量,了解胆汁是否引流入十二指肠。

5、如有发热和严重腹痛,可能是胆汁渗漏致胆汁性腹膜炎,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6、拔管:“T”型管放置10~14天,如体温正常、*疸消失、胆汁减少为~ml/天,无残留结石可考虑拔管。拔管前应试行夹管,第一天夹管2小时,然后4小时、8小时,依次递增至全日夹管,夹管期间细心观察有无腹胀、腹痛、发热、*疸出现,无不良反应,行“T”型管逆行胆道造影,造影后立即开放引流24小时以减少造影后反应和继发感染。造影后1~2日可拔管。

7、拔管后嘱病人平卧,观察伤口渗出情况并观察有无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状况。“T”型管拔出后残余窦道在24~48小时可自行闭合。

附3: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一、目的

(一)充分引流或吸出腹腔内残余积血、积液和术后渗液,防止腹腔内感染,观察内出血和并发症如肠瘘、胆瘘等。

(二)观察术后渗血、出血,如术后少量渗血,引流量可逐渐减少,有鲜红色出血应怀疑有内出血,便于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

(三)观察和治疗术后并发吻合口瘘、胆瘘、肠瘘。

(四)减压。

二、护理

(一)向病人解释置管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取得合作。

(二)引流管应妥善固定,防止扭曲、受压、折叠,在给病人做处置、翻身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引流管,避免导管脱出。

(三)注意观察并记录各种引流管的引流量及性状并做好记录。

(四)注意各种引流管正常时引流的血性液应由多到少,由浓变淡,如果引流液由淡变浓,突然增加应注意内出血的发生。

(五)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并每日更换引流袋,必要时做细菌培养。

(六)如有多条引流管应搞清每条管道在腹腔内放置的部位,写明标签,贴在管壁上便于观察。

(七)注意引流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如有渗出及时换药,必要时涂抹氧化锌软膏加以保护。

(八)置管期间还应观察患者的腹部、全身情况,症状是否减轻、体温是否正常等。

二、甲状腺次全切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甲状腺位于甲状软骨上方,气管两侧,外科被膜将其固定于气管和环状软骨上,随吞咽上下移动。甲状腺的功能是合成、贮存、分泌甲状腺素、即T3、T4。

1、健康史。

2、心理状态。

3、术中情况:了解麻醉方式与效果,手术种类及病灶处理情况,术中出血与补液情况。

4、术后情况:①评估病人神志是否清醒,呼吸道是否通畅,生命体征是否平稳,切口敷料是否干燥剂引流情况,病人的心理反应等。②了解病人是否出现术后并发症。

(一)术前护理

1、甲亢的病人术前做相应的心理准备、药物准备、体位准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应做好手术前物品准备,如气管切开包,急救用物,心电监护,氧气等。

(二)术后护理

1、体位:麻醉清醒后取半做卧位,有利于呼吸和渗出物的引流。24小时内减少颈项活动,减少出血。变更体位时,用手扶持头部,减轻疼痛。

2、饮食:术后6小时可进温凉流质饮食,逐渐改半流质饮食,以免刀口出血。

3、甲亢患者如需服碘剂应严格按医嘱服用,确保疗效。

4、并发症的观察:

(1)呼吸困难与窒息:是术后最危急的并发症,多发生在手术后48小时内。

(2)喉返神经损伤:出现声音嘶哑或失音,应做好解释安慰工作,应用促进神经恢复的药物配合理疗。

(3)喉上神经损伤:出现呛咳、误咽,可协助病人做起进食或进半流质饮食。

(4)手足抽搐:术中损伤甲状旁腺所致,可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20ml。

(5)甲状腺危象:多发生在术后12—36小时内。高热(39度)、脉快而弱(次/分以上)大汗、烦躁、谵妄、甚至昏迷,常伴有呕吐、水样便。

处理:降温、吸氧、静脉输入大量葡萄糖溶液,应用碘剂、皮质激素、镇静剂。

1、拆线后练习颈部活动,防止切口粘连和瘢痕收缩。

2、指导病人正确服用甲状腺素片,定期复查。

三、急性乳腺炎护理常规

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多见于产后哺乳期妇女,尤以初产妇多见,往往发生在产后3-4周。

1、产后一般情况。

2、是否有乳汁郁积的原因。

3、乳头是否损伤或皲裂。

1、患乳停止哺乳,外力协助排空乳汁。

2、缓解疼痛:关心体贴病人,解释疼痛的原因,遵医嘱可给予止痛药物。

3、控制感染:患处热敷、药物外敷或理疗,促进炎症消散。切开引流后,保持局部伤口的清洁干燥和引流通畅,应及时更换敷料和内衣,并根据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抗感染。

1、保持乳头、乳晕清洁。

2、纠正乳头内陷:如有乳头内陷可经常挤捏、牵拉给予校正。

3、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定时哺乳,每次哺乳时将乳汁吸净,不让婴儿含乳头睡觉。保持婴儿口腔卫生。

4、及时处理乳头破损。

四、乳腺癌护理常规

乳腺癌是女性乳房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以40~60岁多见。发病原因可能与性激素的改变和紊乱有关。

1、乳房肿块部位、大小、活动度、生长速度和自觉症状。

2、术后伤口恢复情况,引流液性状、颜色、量。

3、患肢功能锻炼恢复的程度。

4、正确对待疾病的态度。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乳腺是女性重要的性器官,手术切除不仅对形体有影响,而且心灵受到打击。告诉病人,美容乳罩能弥补术后的不足,帮助病人做好心理准备。

2、有乳头溢液或局部破溃者,应及时换药,保持局部清洁。按手术范围做好皮肤准备。

3、妊娠或哺乳期的乳癌病人,应立即终止妊娠或断乳。

(二)术后护理

1、体位和伤口护理:

(1)术后6小时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利于切口引流和使横隔下降,改善呼吸。

(2)伤口用胸带或绷带加压包扎,使皮瓣或所植皮片与胸壁贴紧,利于愈合,但应注意观察患肢远端的血供情况,出现皮肤紫绀、皮温低、脉搏扪不清,提示有血管受压,应及时调整绷带的松紧度,但不能过松,防止皮下积液、皮瓣滑动影响伤口愈合。

2、引流管的护理:为了防止手术创腔积液,皮瓣坏死引起感染,术后常放置胸壁负压吸引,及时吸出创面积血、积液。应每日更换引流瓶,保持有效负压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术后4—5天创腔无积液,创面皮肤贴紧可拔管。

3、患肢护理:术后3日内患肢制动,患侧肩部垫软枕,抬高外展位;术后3-5日鼓励病人活动肘关节;7日后活动患侧肩部,观察患肢血运、温度及有无肿胀。

1、上肢功能锻炼:避免患侧肢体负重,禁止在患侧测血压、输液、注射、抽血。

2、指导病人进行乳房的自我检查。

3、定期复查。

4、根治术后5年内避免妊娠。

五、胃癌护理常规

胃癌是来源于胃粘膜的恶性肿瘤,好发于幽门部,其次为贲门、胃底部。多见于40-60岁,男性多于女性。胃癌起病隐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因此,早期诊断较困难。

1、病人对手术疾病的心理反应。

2、病人的病史、家族史、生活习惯及饮食嗜好。

3、有关疾病的症状、体征,有无并发症。

4、术后生命体征及其变化。

5、术后恢复情况,有何不适。

6、术后引流情况,胃肠减压引流液的色、质、量。

7、病人是否及时得到有关疾病的健康指导。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缓解病人的焦虑与恐惧。

2、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情况指导合理饮食,必要时给予肠内营养或静脉营养支持。

3、胃肠道的准备:

(1)洗胃:对有幽门梗阻的病人,在禁食的基础上,术前3日用温盐水洗胃,以减轻胃黏膜的水肿。

(2)肠道准备:术前3日病人口服肠道不吸收的抗菌药,必要时清洁灌肠。

(二)术后护理

1、体位:麻醉清醒后若血压平稳取半卧位,以利于呼吸和循环,减少切口缝合处张力,减轻疼痛与不适。

2、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

3、禁食、胃肠减压妥善固定胃管,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如病人出现胃管不通畅,应在医师的指导下冲洗或调整。

4、营养支持:

(1)肠外营养。

(2)早期肠内营养。

(3)饮食护理:肠蠕动回复后可拔胃管,逐渐恢复饮食,少量多餐,每次饮食后观察病人有无腹部不适。

5、术后并发症:术后出血、十二指肠残端破裂、胃排空障碍、术后梗阻、残胃癌、碱性反流性胃炎、倾倒综合征及营养性合并症。

术后1个月内少吃产气、刺激性和粗纤维食物。饮食规律,少量多餐,如感上腹部不适及疼痛应及时就诊,定期复查。

六、直肠癌护理常规

直肠癌是乙状结肠直肠交接处至齿状线之间的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病因可能与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癌前病变有关、主要临床表现为便血、排便习惯改变、腹痛、腹胀及粪便变形变细,晚期可出现贫血及消瘦症状。

1、患者的饮食习惯。

2、是否有腹痛,便秘,大便带血。

3、对人工肛门的接受能力。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大多数病人对术后腹部带有永久性人工肛门顾虑重重,应给予患者健康指导,减轻心理负担。

2、肠道护理:术前充分的肠道准备可有效减少或避免术中污染、术后感染,有利于吻合口愈合,增加手术成功率。

①术前3日进少渣半流质饮食,术前2日起进流质饮食,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②清洁灌肠。

③口服20%甘露醇或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二)术后护理

1、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

2、造口护理:造口开放前,造口周围用凡士林或生理盐水纱布保护;造口术后2-3日开放后,及时清洁造口分泌物、渗液和保护造口周围皮肤,更换肛袋,避免感染。观察造口肠粘膜的色泽、有无出血、坏死、造口有无水肿、狭窄、回缩。

3、留置导尿管的护理:为预防术中误伤输尿管或膀胱、术后尿潴留或因麻醉、手术刺激盆腔神经引起反射性抑制而导致致排尿困难,术前留置尿管,维持膀胱处于空虚状态。术后尿管留置约1-2周,期间保持会阴部清洁;拔尿管前先试行夹管,定时或有尿意时开放,以训练膀胱张力,膀胱功能恢复后方可拔管。

1、注意饮食规律和个人卫生,控制粗纤维、过稀、可致胀气的食物。

2、排便:锻炼每日定时排便,逐渐养成有规律的排便习惯,预防便秘。

3、自我监测:指导病人自我护理,发现造口狭窄及其他异常应及时就诊。

七、阑尾炎护理常规

阑尾位于右髂窝内,外形呈蚯蚓状,长约5~10cm,直径0.5~0.7cm,急性阑尾炎是最常见的急腹症。

1、病人对疾病及手术的心理反应。

2、腹痛的部位、性质、是否呈持续性加重。

3、是否存在腹膜炎体征。

4、是否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及发热等。

(一)非手术护理

1、卧位:病人取半卧位。

2、酌情禁食或流质饮食并做好输液的护理。

3、严密观察病情,包括病人的精神状态、生命体征、腹部症状和体征以及白细胞计数的变化,未明确诊断前禁用止痛剂,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经非手术治疗病情不见好转或加重应及时报告医生手术治疗。

4、对症护理:如物理降温、止吐,观察期间慎用或禁用止痛剂,禁服泻药及灌肠。

(二)术前护理

1、术前禁饮食、禁止灌肠、禁用止痛药、禁用泻药。

2、及时对症处理,中*症状严重者,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3、术前排尿,以免尿潴留或术中损伤膀胱。

(三)术后护理

1、按麻醉方式安置体位,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

2、饮食护理:术后1-2日肠功能恢复后可给流食逐步过渡到软食、普食,忌牛奶及豆制品以免腹胀.忌灌肠和泻剂。

3、早期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

4、术后并发症的观察。

(1)腹腔内出血:常发生在术后24小时内,患者如有面色苍白、脉速、血压下降等表现或腹腔引流管有血液流出,应立即将患者平卧,快速补液做好手术止血的准备。

(2)切口感染:表现为术后4~5天体温升高,切口疼痛且局部红肿、压痛或波动感,应给予抗生素、理疗等治疗。

(3)腹腔脓肿:术后5~7天体温升高或下降后又上升,并有腹痛、腹胀、腹部包块等应及时与医生联系进行处理。

(4)粘连性肠梗阻:常为慢性不完全性肠梗阻,可有阵发性腹痛、呕吐、肠鸣音亢进等表现,护理见肠梗阻护理。

(5)肠瘘:少见、发生原因有残端结扎线脱落,盲肠原有病变,手术时因盲肠组织水肿脆弱而损伤等、经换药等非手术治疗后,多可自行愈合。

(6)阑尾残株炎:阑尾切除时若残端保留过长超过1cm,术后残株易发生炎症,表现为阑尾炎的症状,症状较重者,应手术切除。

1、经非手术治疗好转后,指导病人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腹部受凉。

2、阑尾周围脓肿患者出院时,嘱其3个月后做阑尾切除术。

3、如有急、慢性腹痛,恶心、呕吐等腹部不适应及时复诊。

八、腹股沟疝护理常规

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称为疝。腹股沟疝可分为斜疝和直疝两种。

1、询问患者发病时间、发展情况、自觉症状,既往有无嵌顿或绞窄史。

2、询问患者有无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或腹水、妊娠等诱发因素。

3、了解病人的肿物大小、质地、有无增大压痛、能否回纳入腹腔。

4、了解病人的情绪反应,反复发作影响其工作、学习、生活而焦虑不安。

(一)术前护理

1、了解并观察病人有无咳嗽、腹胀、便秘及排尿困难等引起腹内压增高的病症,指导病人积极接受治疗,吸烟者术前两周开始戒烟并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2、术前阴囊及会阴应做好皮肤准备,不能损伤皮肤,防止感染。

(二)术后护理:

1、体位:术后平卧,双腿屈曲,膝下垫枕,使腹部松弛,减少伤口张力。无张力疝术后24小时可适当下床活动。

2、饮食:术中未触及肠管者,局麻患者术后即可进食,腰麻患者术后6小时后进易消化饮食,如涉及肠管应在肠蠕动恢复后进食。

3、血肿:术后刀口沙袋加压6小时,并用阴囊托将阴囊抬高,以防疝囊血肿形成。

术后3—6个月病人不要从事重体力劳动,预防感冒及便秘,适当锻炼身体加强肌肉功能,预防复发。

九、肠梗阻护理常规

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正常运行或顺利通过发生障碍。临床特点为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和排便。

1、腹痛发生时间、性质、程度。

2、呕吐的次数、性质、颜色、量、气味。

3、腹胀出现的部位、时间、发展速度,排气排便情况。

4、有无外伤、手术史。

(一)非手术治疗/术前护理的护理

1、卧位:患者取半卧位,以减轻腹痛、腹胀有利于呼吸。

2、禁食及胃肠减压:保持胃肠减压的通畅,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如引出胃液、十二指肠液、胆汁说明为高位小肠梗阻,如胃液带有粪臭味,说明有低位梗阻,如为绞窄性肠梗阻为棕褐色血性胃液。

3、准确记录出入量,保证液体的顺利滴入,以纠正水电酸碱平衡紊乱。

4、根据腹痛的程度,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解痉药物,禁止使用吗啡类药物。

5、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并观察病人有无休克前期症状。如发生绞窄性肠梗阻应立即给予术前准备,急诊手术。

(二)术后护理

1、体位:血压平稳后可取半卧位。

2、饮食:术后禁饮食,肠蠕动恢复后,给予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肠吻合术后进食时间应相应推迟。

3、早期下床活动。

4、并发症观察:①肠梗阻。②腹腔感染、肠瘘。

1、合理膳食,避免暴饮暴食,少食产气的牛奶和甜食及辛辣刺激性食物,进食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2、劳逸结合,饭后忌剧烈活动。

3、如有腹痛、腹胀等不适应及时就诊。

十、直肠肛管疾病护理常规

肛裂:是齿状线下肛管皮肤层裂伤后形成的小溃疡。

肛瘘:是指肛门周围的肉芽肿性管道。由内口、瘘管、外口三部分组成。

痔:是指直肠下段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的静脉丛淤血、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静脉团,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

直肠脱垂:直肠壁部分或全层向下移位。

直肠息肉:泛指自直肠粘膜突向肠腔的隆起性病变。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是指直肠肛管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

(一)肛裂:疼痛的程度。

(二)肛瘘:瘘口是否时发时愈,流脓情况,包括流脓量、性质(脓性、血性、干酷样)。

(三)痔

1、排便有无困难,有无肛门疼痛,便血性状。

2、有无脱垂,有无内痔嵌顿、绞窄史。

3、了解平时排便习惯。

(四)直肠脱垂:脱垂的程度,肿块脱出与排便的关系,肿块的外形、颜色及伴随症状。

(五)直肠息肉:便血量、性质。

(六)直肠肛管周围脓肿

1、直肠肛管周围疼痛与发现肿块时间,有无发热、肛门下坠感、里急后重等情况。

2、平时排便的习惯。

1、饮食和排便: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素食物,摄入足够水分,戒烟酒,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若3天未解大便,每晚应口服液体石蜡等润肠药物帮助通便,术后7~10天内不灌肠。禁止测量肛门温度,减少肛门操作。

2、止痛:应适当给予止痛剂,如无出血危险,可用温水坐浴、局部热敷,或涂消炎止痛软膏,以缓解括约肌痉挛。

3、处理尿潴留:应观察术后排尿情况。可用止痛剂、热敷、按摩、诱导排尿等方法处理,必要时留置导尿。

4、伤口护理:肛门部手术后,伤口多敞开不缝合,需每日换药,每次大便后温水或0.02%高锰酸钾溶液坐浴,然后更换敷料。

5、病情观察:术后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应观察病人有无面色苍白,出冷汗,心慌,脉速,肛门部坠痛感。定期检测脉搏、血压。

1、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素食物,多饮水,戒烟酒,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运动,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2、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肛门局部清洁。

十一、腹部损伤护理常规

腹部损伤可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两类。多数腹部损伤可有严重的内脏损伤,如果伴有腹腔实质性脏器或大血管损伤可因大出血而致死亡,空腔脏器破裂时可发生严重的腹腔感染,临床上常以肝、脾破裂和肠破裂多见。

1、了解伤情及受伤后病情发展,如受伤时间、暴力程度、方向、速度及受伤部位,受伤后有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

2、生命体征及尿量的变化,腹膜剌激征的程度、范围,注意有无休克表现。

3、病人红、白细胞计数、B超、CT等辅助检查结果。

4、病人情绪反应,有无烦躁、表情淡漠、紧张等。

(一)非手术治疗/术前护理

1、严密监护每15~30分钟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神志。

2、体位 观察期间病人应绝对卧床,不能随意搬动病人。(包括大小便也应不离床)

3、病人应绝对禁食,给予胃肠减压,保持胃肠减压通畅并注意引流液的性质、色、量。

4、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

5、观察期间禁用镇痛剂,禁止灌肠。

6、根据医嘱应用抗生素,预防和治疗腹腔感染。

7、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关心病人,积极配合治疗。

8、如经观察不能排除腹腔内脏器破裂,全身情况有恶化应立即进行手术,做好术前准备。

(三)术后护理

1、卧位:麻醉清醒后取半卧位,有利于呼吸和引流。

2、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尿量,及时准确记录。

3、饮食:术后应禁食并胃肠减压,直到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可拔除胃管,然后逐渐恢复流食、半流食,肠道手术者进食时间应酌情推迟。

4、如有腹腔引流管必须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畅,密切观察引流液性质、量、性状,如引流出新鲜血每小时大于ml,应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并保持引流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5、协助病人咳嗽、排痰,早期下床活动,防止术后肠粘连、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1、加强急救意识,一旦发生腹部损伤,及早就医。

2、出院后适当休息,加强锻炼,促进康复,若有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不适及时复诊。

十二、下肢静脉曲张护理常规

下肢静脉曲张系下肢浅静脉伸长,迂曲,而呈曲张状态。多发生于从事持久站立工作、体力活动强度高,或者久坐少动者。

1、询问从事工作是否经常站立,有无腹内压增高史。

2、病人下肢有无经常酸胀、疼痛、乏力等不适,病人小腿有无色素沉着、皮疹、溃疡等改变。

3、小腿静脉曲张程度,有无使用过弹力袜或弹力绷带。

(一)术前护理

1、非手术疗法:患肢穿医用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促进静脉回流。穿弹力袜时,应平卧并抬高患肢,排空曲张静脉内的血液后再穿。避免久站,久坐,间歇抬高患肢。

2、小腿合并症:术前需抬高患肢休息,待肿胀及炎症消退后实行手术,术前应将曲张静脉做标记。

(二)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

2、卧位:术后平卧6小时后改为半卧位。患肢垫软枕抬高30度,误将膝盖交叉,以促进血液回流,预防患肢肿胀。

3、预防深静脉血栓: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术后12小时肿胀,腓肠肌张力增高,腓肠肌疼痛,霍曼征阳性,可确诊为深静脉血栓。

4、功能锻炼:指导患者术后尽早进行足背伸屈活动,早期下床活动,促进下肢远端血液回流,促进功能恢复。

5、术后用弹力绷带或弹力袜包扎不应妨碍关节活动,注意观察末梢血液循环情况,如有改变,应判断是否包扎过紧或有无其他并发症。注意观察有无切口或皮下渗血,应注意观察绷带包扎是否牢靠,如有松脱应重新包扎。

6、注意观察皮温,肿胀情况,足背搏动情况,注意保暖。

7、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出现,如小腿慢性溃疡,应及时换药,保持创面清洁,如有溃疡恶变,应作组织活检,证实后做溃疡广泛切除。

1、出院后应多注意休息,抬高患肢,穿尺码合适的弹力袜,避免久站或久坐等。

2、平时注意保护好患肢,避免外伤。

十三、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常规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以左下肢多见。在急性阶段由于血栓脱落引发的肺梗死是临床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

1、患者外伤史。

2、是否有血栓病史。

3、是否有胸痛、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异常情况。

(一)术前护理/非手术治疗的护理

1、休息和缓解疼痛: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10—14天,患肢制动并高出心脏平面20—30cm,可促进静脉回流并降低静脉压,减轻疼痛与水肿。床上活动时避免动作过大;注意保暖;禁止热敷、按摩患肢,以免血栓脱落,发生肺栓塞。

2、饮食护理:进食低脂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戒烟,尽量避免因排便困难引起腹内压增高而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3、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肢疼痛的时间、部位、程度、动脉搏动、皮肤温度、皮温、色泽、感觉。每日测量、记录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径。

(二)术后护理

1、体位:患肢高出心脏平面20—30cm,膝关节微屈,可行背伸屈运动。恢复期病人逐渐增加活动量,穿弹力袜,以促进下肢深静脉再通和侧支循环的建立。

2、预防感染,防止出血,减少穿刺次数,穿刺后静脉局部压迫5分钟,动脉穿刺后压迫10—15分钟。

3、用药护理:遵医嘱应用抗凝、溶栓、祛聚、抗感染等药物对症治疗。用药期间注意有无出血倾向。

4、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1)出血:溶栓药物的化学性质大多不稳定,应选用新鲜溶液,现用现配。

(2)肺栓塞:如病人出现胸痛、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异常情况,提示可能发生肺栓塞,立即嘱病人平卧,避免深呼吸、咳嗽及剧烈翻动,同时给予高浓度吸氧,报告医师,配合抢救。

1、保护患肢:指导病人正确使用弹力袜以减轻症状。避免久坐及长距离的行走,当患肢肿胀疼痛不适时及时卧床休息,并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30cm。

2、饮食指导:进食低脂、高纤维素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腹内压升高,影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戒烟,防止烟草中尼古丁刺激引起血管收缩。

3、适当运动:鼓励病人加强日常锻炼,促进静脉回流,预防静脉血栓形成。避免膝下垫硬枕、过度屈髋、用过紧的腰带和穿紧身衣物而影响静脉回流。

4、定期复查:出院3~6个月后到门诊复查,告知病人若出现下肢肿胀疼痛,平卧或抬高患肢仍不缓解时,及时就诊。

十四、PICC护理常规

PICC(parenterallyinsertedcentralcatners)是经外周静脉至深静脉的中心导管、是目前最安全,最快捷的静脉通道。90年代临床应用于美国,医院。

1、患者全身及穿刺点局部情况。

2、导管位置,导管回血情况。

3、双侧上臂臂围。

1、置管后24小时更换贴膜,并观察局部渗血、臂围变化情况。

2、定期检查导管位置、导管头部定位、流通性能、贴膜下皮肤变化及固定情况。

3、防堵管。(保持导管通畅)

(1)每次输液前后,用10ml以上注射器抽生理盐水以脉冲方式进行冲管,如无特殊需要,冲管时不要抽回血,输液后用遵医嘱使用肝素盐水或无菌生理盐水正压封管。肝素盐水封管浓度0-10u/ml。封管液量大于2倍导管容积+延长管容积,成人约1-2ml,儿童约0.5-1ml。

(2)输血、抽血、输脂肪乳等高粘滞性药物后立即用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后再接其他液体,以防大分子药物粘堵导管。

(3)经常观察输液速度,如发现流速明显降低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妥善处理。

(4)当导管发生堵塞时,可使用尿激酶接三通边推边拉的方式溶解导管内的血凝块,严禁将血块推入血管。

4、防感染。

(1)酌情每周更换贴膜、正压接头1—2次,护士应严格无菌操作技术静脉输液前、封管前均应用酒精棉签消*正压接头三遍,稍用力檫每次10秒钟、换药时沿导管方向由下向上揭去透明敷料,防止拉出导管。

(2)告知患者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不要擅自撕下贴膜,贴膜有卷曲、松动、贴膜下有汗液时及时请护士更换,避免置管部位污染。指导患者尽量在更换贴膜前洗澡。患者洗澡时可用保鲜膜3-4周缠绕,两端扎皮筋保护。

(3)更换贴膜时发现感染时及时处理或者拔管。

5、防折管。

(1)禁止使用小于10ml注射器,禁止用高压注射泵推注造影剂、可以使用此导管进行常规加压输液或输液泵给药。

(2)避免使用带有PICC一侧手臂过度活动,测量血压,以防断管。

1、保持局部清洁干燥。贴膜有卷边、松动,贴膜下有汗液及时请护士换药。

2、可以从事一般日常工作、家务劳动、体育锻炼,但需要避免使用这一侧手臂提过重的物体,不做引体向上、托举哑铃等持重锻炼。睡眠时,注意不要压迫穿刺侧手臂。穿衣时,先穿患侧衣袖,再穿健侧衣袖。脱衣时,先脱健侧衣袖,再脱患侧衣袖。注意不要将导管勾出。

3、可以沐浴但应避免盆浴和泡浴,沐浴前用塑料保鲜膜在弯处缠绕2-3圈,上下边缘用胶布贴紧,沐浴后检查有无进水,如有应及时换药。避免游泳等会浸泡到无菌区的活动。嘱咐儿童不要玩弄导管体外部分,以免损伤导管或把导管拉出体外。

4、治医院换药、肝素盐水脉冲式冲、封管。

5、穿刺处如有红舯、疼痛、渗出,导管内有回血等异常情况及时联络医生或护士处理。

异常情况的处理

1、导管断裂或破损在导管受损上方或靠近穿刺点处将导管折起后用胶布固定在手臂上,如果体外导管长度不够,可将导管拔出3-5cm后打折固定。

2、拔管及使用过程中如发生断管,不要慌张,立即用止血带结扎左上臂,防止断管随血迹移动,止血带松紧以不影响动脉血供为

3、PICC拔管后,局部用密封膜封住伤口3天,因为血管穿刺处穿刺孔大,防止反复拉伸运动致气体进入血管发生气栓。

十五、结肠镜检查前后护理常规

结肠镜检查是利用一条长约cm可弯曲的,末端装有一个光源带微型电子摄影机的电子内镜,由肛门依次进入直肠、结肠,最后到达盲肠,可观察到大肠粘膜的微小变化,如有需要,可行病变部位的活检病理学检查,内镜下微创治疗。

1、肛管直肠部位有无狭窄,结肠镜能否插入;肛管直肠急性期感染有疼痛性病灶,如肛裂、肛周脓肿等;患者有无肠瘘或广泛腹腔粘连者;患者有无腹膜刺激症状,如怀疑肠穿孔、腹膜炎等。

2、妇女月经期不宜检查,妊娠期应慎做。

3、年老体衰、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

4、患者有无精神病及不能配合检查的因素。

1、肠镜检查须提前预约,肠镜检查前须有心电图报告和乙肝表面抗原结果。测血压。

2、肠道准备:

(1)检查前一日晚餐进半流质少渣饮食(如稀饭,软面条),不吃粗纤维食物、带籽瓜果等。检查当天早餐禁食。中午可进食面包片、馒头,(备巧克力)以防虚脱。

(2)清洁肠道方法:

①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1袋(、15克)

服用方法:准备0ML温水、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需用0ML温水在大容器内一次溶开)

第一次:ml间隔15分钟;

第二次:ml间隔15分钟;

第三次:ml间隔15分钟;

第四次:ml间隔15分钟;

第五次:ml间隔15分钟;

第六次:ml间隔15分钟;

②清洁灌肠,见清水样便后,生理盐水ml灌肠。

3、检查前肌肉注射-2或丁溴东莨菪碱。在接受肠镜检查时,要注意放松,避免情绪紧张。

4、体位:患者左侧卧位,双膝屈曲,检查过程中可以通过缓慢的深呼吸来让自己的腹部处于放松状态。

5、肛门处涂抹局部麻醉及润滑剂后先进行肛门指检,以了解肛门及直肠末段情况,然后才将电子肠镜从肛门插入。消化内镜医生通过反复内镜旋转、取直、短缩、充气与吸气等操作技巧,将电子肠镜逐渐送达盲肠,并争取进入小肠末段,然后于缓慢的退镜过程对各肠段进行细致的观察。

6、结肠镜检查插镜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腹胀、牵拉疼痛等不适,大多数均可耐受。检查难度取决于被检者的身体状况(如肠腔弯曲与松驰情况、是否有过腹部手术史、有否肠粘连)、生理与心理耐受力,以及消化内镜医生的肠镜操作技术水平。

1、肠镜检查后,因空气积聚在内肠腔内,患者会稍感腹胀,蹲厕排气,数小时后,腹胀会逐渐消失。

2、检查如无特殊情况,可进食。取活检或息肉电切除术后三天内不要进食粗硬食物,灌肠及剧烈活动。

3、如有持续性腹痛、便血应及时就诊。

来源:网络版权归创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小编会及时处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外科护理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