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指胃肠道黏膜被自身消化而形成的溃疡。可发生于食管、胃、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口附近以及含有胃黏膜的Meckel憩室。
胃溃疡(gastriculcer,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ulcer,DU)最常见。
本病是全球性常见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临床上DU较GU多见,两者之比约为3:1,DU好发于青壮年,GU多见于中老年,男性患病较女性多,冬季与冬春之交是本病的好发季节。
病因与发病机制
胃十二指肠黏膜具有一系列防御和修复机制,在正常情况下,胃十二指肠黏膜在接触有强侵蚀力的高浓度胃酸和能水解蛋白质的胃蛋白酶并受到微生物、胆盐、酒精、药物与其他有害物质侵袭后依然能够维持黏膜的完整性。消化性溃疡发生是由于对胃十二指肠有害的侵袭因素与黏膜自身防御修复因素之间失去平衡,胃酸和胃蛋白酶对黏膜产生自我消化。
1,幽门螺杆菌感染。
2,滥用药物,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是导致胃黏膜损伤最常用的药物,大约有10%~25%的病人可发生溃疡。
3,胃酸和胃蛋白酶,胃蛋白酶的活性取决于胃液PH,当胃液PH在4以上时,胃蛋白酶失去活性,因此胃酸在其中取决定性作用,是溃疡形成的直接原因。
4,其他因素,错误的饮食习惯,过度饥饱及睡前进食,浓茶咖啡,狼吞虎咽;酗酒,吸烟,情绪焦虑及过度疲劳等。
如果将黏膜屏障比喻为“屋顶”,胃酸、胃蛋白酶比喻为“酸雨”,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破坏了黏膜屏障,造成“漏屋顶”遇上虽然不大的“酸雨”或很强的“酸雨”腐蚀了正常的“屋顶”都可能导致消化性溃疡发生。
漏屋顶学说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不一,部分病人可无症状,或以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为首发症状。典型的消化性溃疡有以下临床特征:
①慢性过程,病史可达数年及数十年;
②周期性发作,发作与自然缓解相交替,发作期可为数周或数月,缓解期也长短不一,发作常呈季节性。
③发作时上腹痛呈节律性,与进食有关。
上腹部疼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可为钝痛、灼痛、胀痛甚至剧痛,或呈饥饿样不适感。多数病人疼痛有典型的节律。
并发症1,出血: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大约50%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是由于消化性溃疡所致。出血引起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的速度和量。轻者仅表现为黑便、呕血,重者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甚至低血容量性休克,应积极抢救。
2,穿孔:溃疡穿孔在临床上以急性最为常见。急性穿孔溃疡常位于十二指肠前壁或胃前壁,穿孔后胃肠内容物渗入腹膜腔而引起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急性穿孔引起突发的剧烈腹痛,多自上腹开始迅速蔓延至全腹,腹肌强直,有明显压痛和反跳痛,肝浊音区消失,肠鸣音减弱或消失,部分病人出现休克。
3,幽门梗阻:主要由DU或幽门管溃疡引起。幽门梗阻使胃排空延迟,病人可感上腹饱胀不适,疼痛于餐后加重,且有反复大量呕吐,呕吐物为酸腐味的宿食,大量呕吐后疼痛可暂缓解。严重频繁呕吐可致失水和低氯低钾性碱中*,常继发营养不良。
4,癌变:少数GU可发生癌变,DU则极少数。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血常规:有无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减少。
(2)粪便隐血试验:是否为阳性。
(3)幽门螺杆菌检测:是否为阳性。
(4)胃液分析:基础酸排量(BAO),夜间酸分泌和最大酸分泌(MAO)是增高减少还是正常。
(5)X线钡餐造影:有无典型的溃疡龛影及其部位。
(6)胃镜及黏膜活检:溃疡的部位、大小及性质如何,有无活动性出血。
健康指导
1,对于应非甾体抗炎(NSADI)药者,若病情允许应停药,若必须用药,可遵医嘱换用对胃黏膜损伤小的NSADI。
2,避免暴饮暴食和进食刺激性饮食,以免加重对胃黏膜损伤。
3,对嗜烟酒者,应戒除,但应注意突然戒断烟酒可引起焦虑、烦躁,反过来也会刺激胃酸分泌,故应与病人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戒烟酒计划,并督促其执行。
4,根据病人疼痛的规律和特点,指导缓解疼痛的方法。如DU表现的为空腹痛或夜间痛,指导病人在疼痛前或疼痛时进食碱性食物(如苏打饼干等),或服用制酸剂。
5,溃疡活动期且症状较重者应卧床休息几天至1~2周,可使疼痛等症状缓解。病情较轻者则应鼓励其适当活动,以分散注意力。
6,用药指导
①质子泵抑制剂:常用药物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等。奥美拉唑可引起头晕,特别是用药期间,应避免开车或其他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工作。
②H2受体拮抗药:常用药物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药物应在餐中或餐后即可服用,也可把一天的剂量在睡前服用。若需同时服用抗酸药,则两药应间隔1小时以上。若静脉给药应注意控制速度,速度过快可引起低血压和心律失常。
③弱碱性抗酸剂,如氢氧化铝凝胶,应在饭后一小时和睡前服用。服用片剂时应嚼服,乳剂给药前应充分摇匀。抗酸剂应避免与奶制品同时服用,因两者相互作用可形成络合物,酸性的食物及饮料不宜与抗酸剂同服。氢氧化铝凝胶能阻碍磷的吸收,引起磷缺乏症,甚至可导致骨质疏松。也可选择磷酸铝凝胶。
7,在溃疡活动期,以少食多餐为宜,每天进餐4~5次,避免餐间零食和睡前进食,使胃酸分泌有规律。一旦症状得到控制,应尽快恢复正常的饮食规律。饮食不宜过饱,以免胃窦部过度扩张而增加促胃液素的分泌。进餐时注意细嚼慢咽,避免急食,咀嚼可增加唾液分泌,后者具有稀释和中和胃酸的作用。
8,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除并发出血和症状较重外,一般无须规定特殊食谱。症状较重的病人以面食为主,因面食柔软易消化,且其含碱能有效中和胃酸,不习惯面食则以软米饭或米粥替代。
由于蛋白质类食物有中和胃酸作用,可适量摄取脱脂牛奶,宜安排在两餐之间饮用,但牛奶中的钙质吸收有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故不宜多饮。脂肪致胃酸分泌增多,故脂肪摄取应适量。应避免食用机械性和化学性刺激性强的食物。机械性刺激强的食物指生、冷、硬、粗纤维多的蔬菜、水果,如洋葱、韭菜、芹菜等。化学性刺激强的食物有浓肉汤、咖啡、浓茶和辣椒、酸醋等调味品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