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穿孔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二十四节气大寒遇到腊八,补肾藏精重要节气
TUhjnbcbe - 2021/3/28 5:33:00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经°时为“大寒”。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在《授时通考·天时》中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民间也有句俗语言之:“小寒、大寒,冻如冰团。”这就是说自然界的温度在小寒、大寒这两个节气时是最低的,故有“数九寒天”的说法。

道教与腊八节

腊八节来源于上古腊祭,神农氏“始作腊祭,以告上苍”,遂形成在年终时祭祀农谷,庆祝当年已得收成,祈求来年民丰岁稔。

《礼记》称“天子大蜡八”“八蜡以祀四方”,在民间逐渐固定以腊月八日为腊祭日,俗称腊八节,此日喝腊八粥的习俗,亦源于腊祭“合聚万物而索飨之”所表达的终始交接、丰隆安定的思想感情。

包括腊祭在内的许多上古祭祀在秦汉以后逐渐演化流变,道教继承了中国传统的礼仪内容,“三会五腊”更是道教的重要节日。道教五腊日不仅包含了世俗层面的腊祭精神,并在宗教意义上阐释其特殊含义。

《云笈七笺》记载正月一日为天腊、五月五日为地腊、七月七日为道德腊、十月一日为民岁腊、十二月八日为王侯腊。《天皇至道太清玉册》称五腊日为“五帝攒会之日,此日酆都北阴天帝考校**,查生人祖考及见世子孙所行善恶,以定罪福”。

可见腊八节是道教醮谢祭祀的重要节日,在这一天应在礼敬神明祖先的同时反省自己的言行德性,为善去恶,进于同道。

道教讲求仙道贵生,腊八粥亦是养生佳品。在中国,不仅道教重视腊日,儒家所主导的世俗社会,历代天子也都重视由腊祭演化的代表丰收与交接的年终祭祀。

在此意义上,腊八节溯源上古,演流三教,浸润民间,是为中国社会各个阶层所重视的传统节日。当今的道教弟子与有志于中华文明的炎*子孙,殊当在意此类节日,正本清源,弘扬华夏文明,愿真风丕阐道化兴行。

大寒三候

?1一候鸡乳育也

“初候,鸡乳,鸡,水畜也,得阳气而卵育,故云乳。”

大寒节气以后便可以开始孵化小鸡了。孵化小鸡的正常时间是21天,有时会相差几个或是十几个小时。最早从这个时间点开始,人工孵鸡也就可以进行了。鸡,是带羽毛的,与我们心内凤凰的羽虫之王的动向恰巧有异曲同工的表现。

?

2二候征鸟厉疾

“鹰隼之属,杀气盛极,故猛厉迅疾而善于击也。”

征鸟,征,伐也,杀伐之鸟。此时,鹰隼之类征鸟的捕食能力处在极强的状态当中,它们盘旋在空中到处寻找食物来补充身体能量以抵御严寒。

3三候水泽腹坚

“阳气未达,东风未至,故水泽正结而坚。”“冰之初凝,水面而已,至此则彻上下皆凝,故云腹坚,腹犹内也。”

在大寒节气的最后五天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此时,也正是体内好用功之时。自然界虽然是“冰塘腹坚”,塘堰里面的水进入腹坚的状态,但是人类修身养生者腹内应出现的,不是水的冰坚,而是炁的坚实,甚至是丹的坚实,那就刚好是“反也者,道之动也”的现象。

?古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芪酒,晚服杞菊地*丸”等说法。大寒来临,让很多人感到不适,稍不注意就可能得病,那么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来养生保健呢?

大寒导引法

意识心念是生命的主宰者,“暖身先暖心,心暖则身温”,心志正确而且善于克服妄意时,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因此,在大寒时节,当天地之间的阴炁进入极致之时,我们更应当安心养性、怡神敛气,保持心境平和、心情舒畅,不让意识中的六欲和心中智识内的七情扰乱身体内闭藏的阳炁,真实地做到内部五种阴志不动,五贼不生,实现“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大寒十二月中坐功图

陈希夷二十四气导引坐功图势

运:主厥阴初气。

时:配足太阴脾湿土。

坐功:每日子、丑时,两手向后,踞床跪坐,一足直伸,一足用力,左右各三五度,叩齿,漱咽,吐纳。

即:每天23时~次日凌晨3时,单腿跪坐,即一腿前伸,另一腿跪在床上,前脚掌着地,臀部坐在后脚脚后跟上,上体后仰,以两臂分别在身后左右侧撑地,指尖朝向斜后方,身体重心后移,再前移。两腿互相交换进行,左右各十五次。然后,叩齿、咽津、吐纳。

主治:经络蕴积诸气,舌根强痛、体不能动摇或不能卧、强立、股膝内肿、尻阴臑胻足背痛、腹胀、肠鸣、食泄不化、足不收行、九窍不通、足胻肿、苦水胀满。

?

大寒经络养生

大寒时节外界的温度很低,我们的身体里的血管也会收缩,于是回心血量增加,容易出现一些心脑血管的疾病。在这种状况下,如果身体内阳气不足,那么血行的动力也会不足(中医里阳主动,是一种推动的力量;在现代医学当中,我们可以把阳气理解为血行的动力,在冬天,血管收缩,这种血行的动力受到的阻力也会加大,对人体的健康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在这个节气里非常适合艾灸来补充我们的阳气。

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三九灸

大寒时节进行艾灸,在古时候被称为“三九灸”,三九天行艾灸疗法,能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肺,祛风散寒,起到通经活络止痛的功效。因此每年冬天三九天时进行“三九灸”来加强和巩固三伏天灸疗效。“三九灸”与“三伏灸”相配合,夏养三伏、冬补三九,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其疗效相得益彰。

?

从冬至开始灸涌泉穴,“一阳生”,对于敏感型的人来说,灸到沿着小腿内侧到会阴到脊柱部位出现温热感为宜。或者沿着足少阴经络循行的部位沿小腿内侧向上灸,灸到腘窝内侧,再往上,到达腰部后,灸腰部正中的命门以及两侧肾俞穴。命门旁1.5寸是肾俞,两穴都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第二腰椎棘突旁边、临近第三腰椎棘突处,是腰肌在腰椎上的附着点。紧接着,灸位于脊柱正中的脊中。

古人认为脊柱有21椎(胸十二腰四骶二),脊中就位于第11椎下。我们需要注意到,督脉上,并不是每一个脊椎棘突下都有穴位,9筋缩、10中枢、11脊中,三个穴位相连,说明此处不仅仅是一个受力点,更是一个受力区域,是背阔肌与斜方肌两者重叠的部分,换言之是我们腰骶部的受力与肩背部的受力两者间交界的区域,对于做弯腰、转身等灵活性的动作,这个部位非常关键,所以艾条要灸在以脊中穴为中心的区域。

?

再往上,灸大椎穴。我们低头,颈部最高起的部位下方就是大椎穴所在。我们的颈部肌群、斜方肌在此处有筋膜区,正附着在大椎所处的第七颈椎棘突上,在此处艾灸,可以使整个颈肩部的肌肉放松。

总而言之,从涌泉起灸,向上,有灸感向上传则佳,若无,则从太溪向上灸至阴谷,再向上灸命门、肾俞、脊中、大椎。按这种路线灸,能使整个身体通透舒畅、气血通畅。对于有心动过缓,肢冷怕凉,易于疲劳的人群,可以加上灵台、神道,从下往上灸,热力从下向上发散、渗透,各个脏腑、人体躯干部肌肉就能得到放松,阳气也得到很好的保卫。

护好脚部

俗话说“寒从脚下生”,脚部一旦受寒,全身都会变得寒冷,所以脚部也是冬季保暖的重点。

建议:除了穿保暖鞋袜之外,大家还可以在睡前用37℃~40℃左右的温水泡脚,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泡脚水应没过脚踝,泡脚时长在15~20分钟左右即可。

温经活血泡脚方

配方:生艾叶30g,肉桂10g,红花10g,花椒20g

做法:把药材包在布包中,用水煎煮20分钟。把足浴包和水倒在泡脚盆中,再加适量温水即可。

冬藏”转“春生”,大寒节气

一年终章至此轮回,最后一次进补机会,做好这些事,开春无病痛!

大寒节气养生·慎防五病

一年之中物候的变化都与节气密切相关,大寒节气虽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但却是一年“运”、“气”循环变化的开始,做好大寒时节的养生保健是非常重要的。

1、感冒:老人感冒是寒冬季节的常见病、多发病,说起来该症不算什么大毛病,但若治疗不及时,就容易诱发多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肺炎、肺心病、哮喘及慢性支气管炎等。

2、心肌梗塞:寒冬是心肌梗塞的发病高峰,这是因为人体受寒冷刺激后,血管收缩,血中纤维蛋白原增加,血液粘稠度增高,易形成血栓,从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诱发心绞痛,重者发生心肌梗塞。

3、胃病:隆冬季节,人体受寒冷刺激后血液中的组织胺增多,胃酸分泌旺盛,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机体抗病力及适应性也随之降低,故有胃病的老年人冬季就容易旧病复发,甚至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4、中风:据资料报道,约70%中风患者多在冬季发病,故被专家称为“冬季神经科的流行病”。因为冬季气温低,人体受寒冷刺激后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血循环外周阻力加大,左心室和脑部负荷加重,引起血压升高,促进血栓形成,导致中风发生。中风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故在寒冬季节要切实做好中风的预防工作。

5、瘙痒症:老年人皮肤退行性萎缩,皮脂腺机能减退,遇寒冷干燥气候极易产生皮肤瘙痒,该症往往夜间加重,常使人难以入眠。

大寒节气·防“五寒”

1、防肺寒流鼻涕、咳嗽、头痛…风寒感冒是冬天最常见的健康问题。艾灸祛湿散寒润肺。坚持艾灸调理,能有效的预防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等病,从而达到,宣肺理气、化痰定喘、疏散外邪之效。症状较轻的,也可以选用一些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食材进行滋补调理。

2、防腰寒艾灸腰部有助于疏通带脉、强壮腰脊和固精益肾。腰部为“带脉”(环绕腰部的经脉)所行之所,特别是脊椎两旁的后腰是肾脏所在位置。肾喜温恶寒,常艾灸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

3、防颈寒冬天是颈椎病的高发季节。专家介绍,颈部是人体的“要塞”,不但布满了血管,而且还有很多重要的穴位,比如大椎穴、风池穴,以及延伸到肩部的肩井穴。俗语说“百病生于寒”。从“大椎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肩颈酸痛,肩周炎,颈椎病,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艾灸疏通气血,挡住寒风,给脖子保暖,避免头颈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缩,对预防高血压病、心血管病、失眠等健康问题有一定的好处。

?

4、防鼻寒天冷后“凉燥”更明显,鼻炎成了许多人的大麻烦。中医认为:鼻乃清窍,为肺之门户,其呼吸之畅通,嗅觉之灵敏全赖清阳充养。鼻炎因外感寒热之邪,伤于皮毛,肺气不利,壅寒鼻窍而致。引致鼻塞流涕、头痛头胀、智力昏蒙、身疲肢倦、常易外感。外感后鼻窦炎又加重,如此互为因果,反复发作,严重影响记忆力!在此病理机制中,痰浊脓液既是病理产物,又是新的病因。故清除痰浊脓液,杜绝痰浊之源是治愈本病的关键。

5、防脚寒脚部涌泉穴是寒气进入人体的一大通道。从“涌泉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往上流动,容易引起膝关节酸痛,风湿关节炎等症状。艾灸属阳,配合灸火。利用艾绒在体表穴位上的烧灼,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和药物的作用、腧穴的功能,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透达经络、扶正祛邪的作用。经常艾灸,身体阳气充足,全身都会暖洋洋的。

补肾藏精补肾阳

可艾灸命门。常灸命门,可以强化人体体力,增强腰部功能,补肾壮阳,缓解腰痛,还可以调理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功能,对于男女生殖系统也有重要的养生治疗作用。

固肾气大寒这段时间里,每天早晨起床,做如下导引:站坐皆可,双手掌搓热,用搓热的双手同时搓擦命门穴和关元穴。以周身发热为度,时间大约三至五分钟。然后在将发烫的手掌按压在两侧肾俞穴上,将热量徐徐引入腰肾。可固肾气、防尿频、强腰膝、祛宫寒之功效。

藏肾精可艾灸肾俞穴。大寒气节艾灸肾俞,有滋阴壮阳、补益肾元的功效,也能使人精力充沛。大寒来临,到了最冷的时光。让很多人感到不适,稍不注意就可能得病。此时特别要防“五寒”。

补肾藏精补肾阳

中医讲究天、地、人三因制宜,就是指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作适当的调整,养生也是如此。不同时节养生进补的部位也不同。而大寒“节气灸”要把握好前几天、大寒当天、后几天的时间,刚进“四九天”,在这一节气该怎么进行艾灸保健呢?

大寒时节气温较低,人体的新陈代谢减慢,此时调神,当以收敛、封藏为主,以保护人体阳气,利用艾灸疗法的温热传导更能发挥强大的活血、暖身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调整全身的气血经络,对冬季常见病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之效。

神阙、血海和三阴交

艾灸时,可以绕神阙穴(肚脐)周围灸,使神阙以及神阙下四横指处的关元穴、神阙上四横指处的中脘穴、神阙旁开二横指、五横指的天枢穴、大横穴由表及里逐渐暖煦、温热,进而全身经脉、气血畅通。

功效:健身与防寒的作用。

灸血海穴血海穴: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左右腿各一。屈膝取穴,如下图:

功效:养血润燥,祛风止痒。

?

灸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左右腿各一。如下图:

功效:健脾养血,调肝补肾。冬春交际之季,除旧布新的时节。阳气逐渐从地下上升,因阳气还没有升发到地面,寒气对气温的影响持续存在,使气温持续下降,就可能出现一年中气温最低的时刻。

?

这时人的肾气经一个冬季的封藏也准备先从筋骨开始生发起来,就像竹子先从笋到竹的生长过程一样,此时人体阳气如若不足,肾气主骨的能力就会不足,加上阴寒具有收引和凝滞的特性,骨关节的气血淤滞和关节稳定性降低从而出现酸痛、变形,椎间盘受压,最终导致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和炎性病变等严重病症。

预约三九灸的朋友们,可以在医馆调理,可留言给我们。提前预约,因人而异选择不同穴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说明:文章素材整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发分享功德无量

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只做公益分享,如侵权请联系我们更改

好文章值得您转发朋友圈并点赞!您有养生方面的问题,可以在文末给我们留言!欢迎您的加入!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二十四节气大寒遇到腊八,补肾藏精重要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