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穿孔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从朱自清故居到史可法纪念馆
TUhjnbcbe - 2021/3/9 17:26:00

  在扬州众多的名人故居和纪念馆中,朱自清故居、史可法纪念馆两个地方是值得一看的。凡是读过书的人,大概都知道朱自清吧!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有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佳作传世,像《匆匆》、《背影》、《荷塘月色》、《绿》、《春》等作品都入选中小学教材。不瞒你说,我在读中学时学习了朱自清的散文《背影》、《荷塘月色》等,知道了这位姓朱的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很为本家出了这么一个大人物而感到高兴。后来陆陆续续看了他的一些作品,被他的至醇至朴的描写、亦真亦切的情感所打动。加上毛泽东主席曾经高度赞扬他是有骨气的民族英雄气概的知识分子,朱自清的形象在我心目中确实是无比的高大。
  朱自清故居在扬州市安乐巷27号,为晚清所建,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小公民示范基地,并作为名城保护的历史街区景点对外开放。朱自清(年11月—年8月),中国近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年扬州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故居是免费的,凭身份证领取门票。游客不多,三三两两,寂静清雅,和前一天在瘦西湖的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的场面形成了鲜明对照。
  进入第一进,薄砖铺地,条石镶边,青苔接缝,砖墙细瓦,雕花屏门,古朴大方。天井、门堂、厢房,红木清漆打造的窗栏、案几、条桌、橱柜、大床和房间里的陈设,是那么的清雅精致,古色古香。我不禁想像当年朱自清在家里是如何的一种生活场景啊!
  堂屋的正厅为客厅,两侧是朱自清父母及儿女的住处。这些清代木椅、案几、八仙桌等都是当年朱家的日用家具,条案上的座钟、花瓶、石屏摆件、烛台和观音像是老扬州居民家中普遍的陈设。寓意“终生平安”。墙上的“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的对联为清代康有为所撰,山水画是康熙年间著名画家王原祁作品。可以想见,朱家是个书香门第,所以才出得了朱自清这个大才子。
  东厢房的两张大床、梳妆台、案几、大橱、桌子及其它陈设,都是当年朱自清的父母和两个女儿的所用之物。墙上的两张照片一张是朱自清的母亲,另一张就是《背影》里的那个慈爱的让朱自清的“眼泪很快流下来”的父亲——朱鸿钧。
  西厢房是朱自清庶母的卧室兼朱闰生(即《荷塘月色》中的闰儿)的书房。
  故居的第二进有序厅和展厅。序厅中央伫立着朱自清的塑像,塑像上方是江泽民的题词“清芬正气传当世”。左面是朱自清的生平简介,右侧是毛泽东和江泽民对朱自清一生的评价。
  故居保持了当年的原始风貌,让人想象出朱家生活的细腻,让我的心里多了一种安详。睹物思贤,我仿佛看见了先生伏案笔耕的“背影”,看见了先生的荷塘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这是何等的意境啊!
  朱自清故居到史可法纪念馆很近,两公里不到。离开故居,步行经过三祝庵街、东圈门,在小巷里一边走,一边感受扬州古朴的文化。
  正走着,听一位三轮车师傅在说,这里就是江泽民的旧居,我们停下脚步,仔细听他的介绍。他说:“这个房子就是江泽民的家,他小时候在这里生活、长大……里面的房子面积很大,目前大门关着,没有对外开放。”
  哦,古城扬州是江泽民的故里,他在这里生活了17年,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光。古城绮丽的风光和浓郁的文化气息,于无形中陶冶着少年江泽民的心灵。梅花岭畔的“史公祠”距离江泽民童年、少年时代居住过的东圈门地区不到一公里,是他凭吊先烈、激励斗志的常去之处。史可法心忧天下的爱国热忱,深深感染了少年江泽民,使他从小就树立起奋发报国的远大志向。有资料说明:江泽民主席旧居,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扬州东圈门历史街区中段16号,旧居占地面积.1平方米,砖木结构,青砖黛瓦,布局规整,古朴典雅。入门有门房、院落、仪门内有厅堂、其后有住宅两进和厨房等附属用房,屋后有小花园,是扬州传统的三合院民居。正屋东边有一条狭长的火巷,巷东为原房东住宅,前后三进,现辟为江泽民旧居史料陈列馆。但不对外开放,警戒甚严。

看这斑驳裸露的深青色砖墙,是那样的深邃,那样的古老,它在讲述着小巷模糊不清的年轮和悠远古老的历史。


  东圈门形成于明代。明正德年间,盐运使司在东、南、北三面修建了三个门楼,东门楼被称为东圈门,并向东形成一条街道,成为盐商聚居地。东圈门沿街的文物古迹非常多,自西向东有东圈门门楼、壶园、江泽民主席旧居、清溪旧居(经学家刘文淇故居)、汪氏小苑等等。
  离开东圈门,沿着国庆路向北,10分钟时间就到史可法纪念馆。门前的两块馆牌分别是朱德委员长和江泽民总书记题的,可见史可法纪念馆的份量之重。史可法纪念馆是纪念明朝末年抗清民族英雄史可法的著名历史遗迹,位于扬州市广储门外街24号,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同治九年重建,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年朱德委员长题写了馆牌。
  买门票进去以后,迎面而来的是一幅“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对联,是清朝张尔荩所撰写。江泽民主席曾多次向国外友人提及此联,他说:“扬州城外梅花岭,有民族英雄史可法的衣冠冢,冢前有一副对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就很能激发人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年他陪同朝鲜金日成主席参观这里时,亲自为其介绍此联,并说:“我们要历史地看待问题,用历史的观点对待过去的事情,现在我们的口号是中华民族大团结万岁。”
  史可法(-年),祖籍河南开封,生于北京。明崇祯元年(年)中进士,首授西安府推官,崇祯十六年(年)累迁至南京兵部尚书。崇祯十七年(4年),任南明*权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后自请到抗清前线扬州督师。清摄*王多尔衮致书劝降,史可法严词拒绝,誓言坚守。明弘光元年(年)四月,终因寡不敌众,拒绝投降,为国殉难。其义子史德威遍寻史可法遗骸不得,遂依史可法遗愿,葬其衣冠于梅花岭下,是为史可法的衣冠冢。清乾隆帝追谥史可法为忠正公,并下令在史公衣冠冢旁建祠纪念。
  纪念馆和朱自清故居一样,游客非常少。和瘦西湖的游人若织相比,这里的空旷和幽静,也许正适合史可法。如果说瘦西湖像是一个漂亮女人一头飘逸的长发,这里恰如一个男人一双坚毅的眼睛,它应该就是这样无言自威,沉静如山。扬州区别于一般的南方城市,由于地理的关系,它地处江苏的北大门,是“江南北门的锁钥”。所以,扬州不仅具有江南小城女性的妩媚,同时具有江南一般小城没有的男性的雄伟。无疑,史可法为扬州注入了这样雄性的激素,壮烈的舍生取义,惨烈的扬州十日,让这座城市势趋粉黛,气吞吴越,拒绝后庭花和脂粉气。面对清兵的入侵,史可法表现出的民族气节,让今人叹为观止。是他让扬州这座城市充满血性,荡漾着历史流淌至今的波纹涟漪。他的遗书实在让我心动,他的第三封遗书,仅仅三句:“可法死矣!前与夫人有定约,当于泉下相候也!四月十九日,可法手书。”可以说是史可法短促一生中最精彩的绝句。如此慷慨赴义,墨迹点点,也是血迹斑斑,几百年色泽如润,依然鲜活如昨。年4月25日,史可法殉国。
  飨堂西侧有晴雪轩,里面藏有史可法的遗墨,最值得一观。史可法是官员,他的书法却是真正的书法,草书行书都有,气遏行云,韵击流水,特别是书写的内容,古韵猎猎,心事茫茫,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看,他的“千里遇师从枕喜,一生报国托文章”是多么的掷地有声,多么的苍劲有力。
  朱自清和史可法纪念馆有非常深的渊源。朱自清的家到史公祠(年以后称纪念馆)2公里不到,走路也就20分钟左右,他小时候经常到那里玩。年,他的父亲朱鸿钧因为生病,在史公祠里寄养了大概半年时间。这期间,朱自清几乎是每天都要去史公祠看望父亲。他听到人们讲述史可法的事迹,为史可法的风骨、气节所深深影响。他后来拒绝领取美援面粉,这和史可法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风骨、气节是一脉相承的。
  “三百年来土一丘,史公遗爱满扬州。二分明月千行泪,并作梅花岭上秋。”这是郁达夫先生访问史公祠写下的诗句。清代诗人刘藻有诗赞颂史可法:“一木支大厦,成仁几日间。浩然留正气,千古配文山。”毛泽东高度评价朱自清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江泽民为纪念朱自清诞辰90周年,题七律一首:“背影名文四海闻,少年波老更情亲。清芬正气传当世,选释诗篇激后昆。”
  诚如斯言,史可法虽逝已70多年,朱自清逝世也有70多年,但他们的民族气节、浩然正气、高尚人格,依然辉耀在历史的天空。人民永远怀念朱自清!怀念史可法!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朱自清故居到史可法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