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光文是荆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一名公务员,兢兢业业、尽职尽责30多年的他深受同事的信赖和认可。责任和担当的背后,他亦是一位患病十多年的帕金森病患者。
“虽廉颇老矣,但老骥伏枥,仍然追求有一份热,发一份光。”这些年,老聂凭借自己昂扬的斗志和乐观的精神与疾病共处,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并获得了出色的成绩。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老聂的人生,听他分享自己的故事,与广大帕友和家属共勉。
▲点击视频,观看老聂的故事(本视频转载自“虎座鸟”,经患者授权后发布)各位帕友和家属:
大家好!我叫聂光文,来自湖北荆州,患帕金森病已有十多年的时间。今天,借这样一个平台和大家分享我个人的一些经历和感悟。
小时候,父母亲经常教育我们:人生在世,要知恩图报,懂得感恩。是的,假如没有*的恢复高考的好*策,大学校门对我们农家子弟就没有门。
▲老聂珍藏的老照片有人说,我是个“三门”干部,从农家门,到校园门,再到单位门。年7月6日,我出生在洪湖岸边偏远乡镇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毕业后,我被分配到荆州地委宣传部工作,后来调到工商局逐步成长为一名副处级干部,这是原来在家乡读书时想都不敢想的事。
记得年6月,刚调入市工商局任局办公室副主任,正赶上地市合并,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从班子建设到科室摆布,从“三定”方案到多名干部的工作岗位,从市局中心工作到科室日常运转。
当时的局长年事已高,身体不好,后来又出车祸,医院。为了感激老局长的知遇之恩,我没日没夜加班加点,几乎成了工商局的“看门人”。
这些年的经历和磨励使我形成这样一个信条:只要不违背法律法规和规定,尽量替企业着想、为企业服务、帮企业解难,不要拿着“放大镜”去找企业麻烦。
在机关工作,必须练就“四种功夫”,即站起来会讲、坐下去会写、静下来会思、沉下去会干。光有这“四种功夫”还不够,要达到“灯火阑珊”的境界,还必须要有追求卓越、孜孜以求、马不停蹄的韧劲。
有人说,你会写,是我们系统的一支“笔杆子”。严格地说,不是我会写,只是我“肯写”,勤动脑、勤动手、勤跑腿,多想、多写、多磨。没有别的“窍门”,就是把别人业余活动、休闲、“喝咖啡”的时间用来笔耕。每一件稿件要修改七、八遍以上,甚至十几遍,非经打磨无以成精品。
为了全系统的“鼓与呼”,呕心沥血,熬更守夜,笔耕不辍。我参加工作近40年来,始终把工作放在首位,做出了很多牺牲。
年以前,我从未休过公务员年休假,很多年元旦、春节、国庆节都在局里值班室度过,双休日加班加点写材料是常态,不加班是例外。
▲老聂的书法作品我小孩上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我基本上没有时间照顾,更谈不上辅导。有一次她生病住院,也未能陪护在她身边,以至于她在高烧39℃时,口里还念叨“爸爸,爸爸,你怎么还不来看我?”。
我爱人在荆州中学,起初任一名普通的*治课老师,教学十分繁忙,后来走上校领导岗位则更忙。
有一年,医院住院长达12天,直到出院前一天我才腾出时间去看了她一下,把她接回来。途中,她嗔怪道:“自从与你结婚以来,我也习惯了,家务事完全作不了你的指望,反正你象是‘卖’给工商局了。”
73岁的母亲因蛛网膜出血突然倒在家中,可怜她老人家在弥留之际,也未能看到一手一脚拉扯成人的大儿子最后一眼。
84岁的父亲,因胃穿孔大出血,医院,全由弟弟妹妹照顾。因为当时我正和市局分管领导一起,陪省局局长和处长,在公安县章庄铺镇搞全省第二批AAA工商所检查验收,正是紧要关头走不开。
当我忙完手头的工作,医院时,医生说“赶紧转院”。我和爱人含着医院,一路小跑,找来专家加急给他做手术时,因胃穿孔出血过久过多,父亲与世长辞,又一次让我留下了终身遗憾。
10多年前,医院接受了全面检查,确诊为帕金森病。
换一句话说,多年来我一直拖着一个“亚健康”的身体,腿脚不灵便、动作僵硬迟缓,甚至时常发生异动和“开关”现象,但我一直硬撑着并且愉快地工作着。
去年7月,市直机关工委,按月组织市直机关*员到市委*校集体过*的生日。我觉得这次活动开展的非常有意义,于是激动得夜不能寐,就白天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撰写了一首长篇诗歌《走进*校过生日感言》报了上去,直到凌晨3点才结束,结果累倒在家中的卫生间。
第二天一大早,医院。后来,看到市场监管局和聂光文的名字连同这长篇诗歌,印制成教辅材料,发给以后每期在*校过生日的学员,心里感到无比幸福。
年9月,医院住院,DBS脑起搏器植入手术十分成功,一位资深专家深有感触地对我说:“像你这样患病十多年的帕金森病患者,还能如此健康地工作和生活,少见、难得”。
▲老聂赠予蒋伟专家团队的锦旗36年来,我始终坚持工作高标准、严要求、精耕细作,亮点闪烁。如今虽然廉颇老矣,但老骥伏枥,仍然追求有一份热,发一份光。
正如我国著名诗人藏克家赞美“老*牛”的那首诗: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希望和大家共勉!
——湖北帕友聂光文
特别说明:本文为患者投稿文章,涉及患者肖像已授权美敦力发表使用
专家介绍
蒋伟
神经外科
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
武汉医院
介绍
蒋伟,留德医学博士,博士后。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神经外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武汉科技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世界神经调控协会(INS)会员、中华医学会功能神经外科学组委员、中国神经调控联盟理事、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医院学会神经再生与修复专业委员会,颅神经疾患诊疗学组委员、湖北省神经调控协会常务理事、武汉市功能神经外科学组副组长,武汉市中青年医学骨干人才。
致力于微创和神经功能保护理念,参与神经外科手术数千例,能独立完成各类复杂神经外科手术,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完成了大量胶质瘤、脑膜瘤、脊髓肿瘤的显微手术,特别擅长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梅杰综合征的DBS手术和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的MVD手术以及植物人促苏醒SCS手术。其中个人完成帕金森等DBS手术数百例,保持了高水准的手术操作和优质的术后效果,华中地区领先。
曾在德国弗莱堡大学进行基础研究及临床工作,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医学院Barnes-Jewish医院学习手术技术及术中神经功能保护策略,长期奋战在临床一线,医院临床突出贡献奖获得者。承担研究生及留学生临床教学任务,屡获华中科技大学教学质量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留学归国人员科研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特别基金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Robert-Bosch德-中学桥科学交流基金项目,等。在CellTransplantation、JournalofNeuroscienceResearch等国际著名神经科学期刊发表SCI论文十余篇,JournalofClinicNeurologyandNeurosurgery等杂志审稿专家,参编学科专著《神经外科疾病诊疗指南》、《神经重症学》、《神经调控技术与应用》、《颅脑损伤》、《癫痫外科学》、《小儿神经外科学》、《小儿癫痫外科学》等。
门诊信息
同济主院区:周四下午
同济中法院区:周二下午
同济光谷院区:周三上午
医院:周一上午
▲长按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