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岁月之歌一首不老之诗
罗淑霞
深秋的天空格外澄澈、高远,几朵白云静静地泊在蓝天上,大地显得干净而葱郁。从北象山向下望去,三山公园碧波荡漾,三里店水库波光粼粼,国道迤逦远去,渝河水奔流不息。医院就在这水光山色之中静静安卧,像一位慈祥的老人。
73年前的民国35年(年),由甘肃省人民*府批准成立隆德县卫生院,拨置办费洋元,在县理门公所西侧购置民房4间为院址(当时隆德县隶属甘肃省平凉地区,年属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地区),人员不祥。年新中国成立后由隆德县人民*府接管。年迁西街,有医务人员10名。年修缮,建平房15间,有简易病床5张,全年门诊量人次。年设正规病床12张。年7月更名为“医院”。年迁至人民路5号,建筑面积平方米,病床增至50张,有职工28名,其中技术人员21名,增设放射科,购置国产mAX光机一台。年增设妇、儿、检验、注射、调剂、供应6个科室,扩大了住院部。年扩建,病床增为70张。年医院全体职工合影医院最初长什么样子,我记得的时候已经到了年,那年父亲生了一场大病,医院——县医院住院治疗,8岁的我和爷爷翻了很多座山,走了很多的路赶去探望,医院黑暗狭长的走廊令我胆战心惊,拐来拐去才找到父亲的病房。那时住院的床位是木板床,咯吱咯吱直响,床都挨着墙放置,床上的被褥花花绿绿,中间地上一个泥土砌成的炉子,七月的天气没有炉火。父亲看到我和爷爷,高兴的直搓手。县医院就这样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定格,神秘且令人生畏。
翻阅院史,就是在这样贫瘠的条件下,以方永庆、胡明谱等为代表的老一代卫生工作者,克服重重困难,中西医结合治病救人。那时他们仅仅有个听诊器、一双手,其它什么都没有。但他们硬是靠着这简单的设备和一腔热血,开展了胸穿、腰穿、腹穿、心包穿刺等诊断方法。
方永庆、李纯秀毕业于兰州卫校(兰州医学院的前身),年进入隆德县卫生院,医院的正规医学院校毕业生,年12月由方永庆主刀开展了首例手术——剖腹产,打破了隆德县卫生院不能开展手术的禁忌。之后,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的胡明谱于医院,使该医疗团队力量得到加强。据86岁高龄的胡老先生回忆:当时全院只有13名职工,医师3名、护士3名、检验1名、其他工作人员6名,医生不分科,都是全科医生,有什么病看什么病,没有麻醉师就自己上,不分白天黑夜,全天候坚守一线。胆囊切除术、睾丸切除术、卵巢囊肿摘除术、扁桃体摘除术、胃大部切除术、椎体结核病灶清除术等一大批手术就是在那时候诞生,流脑、结脑、中*性痢疾、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等那个时候的常见病多发病也得到有效治疗。胡老感叹道:那个时候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年医院职工在老门诊部前合影最让胡老先生记忆犹新的是:在无血源的情况下,他和方老为一位血色素只有3g的胃穿孔患者做了胃大部分切除术,术后患者因严重贫血切口不愈合,他们想尽了各种办法,最终病人痊愈出院;还有一位3次肠梗阻的回民兄弟(那时候因客观原因,阑尾炎、肠梗阻占了外科手术的近一半),他们为患者做了3次手术,半年后,这位恢复健康的兄弟给他们拿来两只野兔子表示谢意,但他们坚持让他拿回家给自己好好补一下身体!
那时候的病人,淳朴的令人心痛;那时候的医生,忘我的令人感动。年医院职工在老门诊部前合影时光如尘,淹没了多少故事,黯淡了多少记忆。但这些一辈子扎根隆德,把毕生心血都奉献给了这医院人永远不可忘记,如方永庆、胡明谱、李纯秀、南则容、张宝玉、别玉珍……是他们让隆德人病有所治、痛有所医,是医院最初的基础。
同样不能忘记的是:年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为落实毛泽东主席“6.26”指示,54名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复旦大学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山东医科大学等学府的天津医生,袁佳琴、马咸成、于海、王罗德、步丰驹、吴慰莹、徐美端、王国权、李守信、银寿春、彭桂珍等。当时,他们有的已成为教授、副教授,但他们心系国家命运,服从国家安排,不远万里来到隆德,医院、公社卫生院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为隆德卫生事业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听老一辈人讲:哪些医生可厉害了,他们一看病人脸色,就知道你病在哪儿,他们能把十几年的顽症用几样简单的药给治好。也有人说那些医生好奇怪,经常把青蛙抓来剖开检查来检查去的。我记忆深刻的是邻家弟弟经常上气不接下气,天津来的医生说有心脏病,让去平凉做个心电图。当时心电图也没人会看,只有他们看得懂,后来经他们的治疗痊愈了,到现在都健健康康的。七十年代后期,这些为大西北奉献了宝贵年华的大城市医生们,大部分陆续返回了,他们给隆德人民留下了一段抹不去的美好回忆。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祖国大地,国家卫Ⅱ项目医院,项目投入万元,在原址西侧新建了门诊部和住院部,建筑总面积m2,开放床位张,年完成整体搬迁,临床科室由原来的门诊、内儿、外妇3个科室增为门诊、内、外、妇、儿、急诊、传染7个科室。项目配置了mAX光机、纤维胃镜、细胞计数仪、黑白B超、心电图等设备,医院职工也达到多人,其中技术人员人,大部分是从宁夏医学院、宁夏卫校、固原卫校毕业的本土学生。医院派出成批的医护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带回来一大批新技术,受益人口近40万。九十年医院病房环境年医院争创“二甲”成功,成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首批“医院”。年、年分别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卫生先进集体”光荣称号,医院从此步入了正轨。年“二甲”医院职工合影医院已是年,那时我是作为一名年轻的医务人员走进来的。医院与往日相比有了天壤之别,宽敞明亮的大楼,洁白整齐的床位,先进的医疗设备,一个个独立的专业科室,严谨认真的学术氛围……医院的样子完全吻合。置身其中,一股为之奉献、为之奋斗的情怀油然而生。
一念成痴。医院就成了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存在,行也思量、坐也思量。
光阴荏苒,一晃就到了二十一世纪,国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策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幕徐徐拉开,一些大病慢病患者开始住院接受治疗,“一抗二拖三要命”的现象得到显著改观,医院业务量急剧攀升。
此时,床位不足、医疗设备陈旧老化、发展空医院发展的瓶颈。7年县委、医院实施整体迁建,投入资金万元,院址选在县城关镇国道北、隆张公路西侧。6医院奠基年1月,这座历时四年、建筑面积平方米、开放床位医院正式投入使用。新医院有门诊楼、住院楼、医技楼等建筑,配置了中心供氧系统和层流净化手术间,设17个临床、医技科室,职工达到人。同时,自治区财*项目投入万元,购买了D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电子胃镜、腹腔镜等一大批先进设备,医院门诊量达到多人次、住院人次、手术1人次。到年门诊量突破00人次、住院多人次、手术0余人次,医院进入了一个发展的*金时期。年自治区卫计委批准医院床位增加到张、在院内西侧再建一座七层m2内科综合大楼。大楼年底投入使用,增设了神经内科、肾内科,开展了血液透析项目……年11医院落成庆典全院职工合影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医院变化快得让人目不暇接,以电子病历、电子处方为中心的数字化医疗改变了传统医疗模式;核磁共振、64排CT、四维彩超、血透仪等高端设备的入驻,破解了疑难重大疾病必须外转的难题;火箭*医学中心、医院医院医院的结盟,大大缩短了人才培养周期,催生了腹腔镜、全髋关节置换术、经皮椎体成形术、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支气管镜等一大批新技术……隆德18万人民终于告别了70多年“看病难、看病贵”的漫长历史。新医院层流手术间微风轻拂,树影婆娑,医院大楼在夕阳金色的余晖中显得更加巍峨、挺拔,我独自在院子里的林荫小道上漫步,与几名年轻的同事擦肩而过,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心中止不住思绪万千。医院人医院发展的基石;现代医学知识装备起来的后生们,踩着他们的肩膀,医院不同凡响的今天;而明天的医院,定会插上腾飞的翅膀,医路翱翔!
来源:晚安隆德
更多精彩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