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换季多吃三七*参祛除风寒
一场秋雨一场寒,今天是秋分,对于患有关节痛、哮喘或各种过敏性疾病、慢性病的朋友来说,要早做准备了。老百姓有一句话,叫做“草死草活最容易犯病”,正是这个道理。 “草死草活”指草木生发的春季和草木凋零的秋季。从中医角度讲,春天主生发,人体气血是从内脏向外走,秋天主收藏,气血是从外向里走。在这两个气血流动的季节里,人体的毛病就容易表现出来。
季节交替最易感冒,合理的饮食调养是康复的保障。初期多喝粥,后期多饮汤。喝粥有助人体发汗、散热、祛风寒,同时,有些药对肠胃的刺激比较大,喝粥可以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感冒后期宜用健脾开胃、益气补血之品煲汤,如三七、*参、淮山、大枣、太子参、黑木耳、银耳等,有助补充营养。
(二)热水泡脚缓解关节痛
关节痛是受气候影响很大的一种疾病。在秋风秋雨的侵袭下,患者的关节温度会下降,加之腿部保暖不够,会出现疼痛症状。此时赶紧用热毛巾敷膝关节,经常用热水泡脚;还可以吃一些用当归、杜仲等补品煎熬的汤药。
对于有慢性病的人,要做到“秋冻”有节。寒冷的刺激,极易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引发感冒;寒冷刺激可致体表血管弹性降低,引起小动脉收缩、血压升高,易发生脑血管破裂出血;它甚至还能使血液纤维蛋白浓度上升,血液黏稠度增加,导致血栓形成。因此对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阻肺、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病的中老年人,要防止换季感冒,旧病复发。
(三)有几种人千万别“秋冻”
自古以来,“春捂秋冻”就是养生谚语。秋冻是说秋季不要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而要适当冻一冻,从而激发身体逐渐适应寒冷,预防冬季多种疾病的能力然而,秋冻并不适宜每个人。
以下四类人要严禁秋冻: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寒冷是诱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在寒冷的状态下,人体会把体表血液输送到身体内部,以保存能量。这就导致血管紧张,血压增高,心跳加快,势必会加重心脏的负重,让原本就有病变的心脏加重缺血、缺氧,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病变。患脑血管疾病者,受寒之后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外周阻力加大,血压升高,脑部负荷加重,易引发脑出血或脑梗塞。老胃病患者。患有胃溃疡、慢性胃炎的人,也不适宜秋冻。人体受寒冷刺激后,会导致血液中的组胺增多,胃酸分泌旺盛,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使原有的老胃病发作,甚至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严重并发症。老慢支患者。老慢支患者在受到寒冷刺激后,气管、支气管会发生痉挛,加重原有咳嗽、喘息等症状,影响生活。风湿病患者。有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者,平时关节就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假如盲目秋冻的话,会加重病症,导致关节疼痛难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