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晚上,义乌江东的王女士和爱人,带着自己4岁的孩子小勇(化名),急匆医院急诊中心。
医生
我宝宝昨天把纽扣电池吞掉了
过了一天也没拉出来
快帮我看看是不是还在肚子里?
什么?吞了纽扣电池,还隔了一天才带来?!在场的医生立马联系了消化内科副主任董凤良,给小勇做了紧急胃镜……
1
四岁宝宝误吞电池
家长心大竟然这么干
原来,前一天晚上,小勇一边看动画片,一边抠电视遥控器里的纽扣电池,很快就把电池抠了下来。他把电池含在嘴里,感觉嘴巴里酥酥麻麻的,还挺有意思的,没想到一个不小心就把电池吞了。
小勇自己当时也有些发愣,马上和妈妈说:“妈妈!妈妈!我把电池吃掉了!”
小勇的爸妈看到遥控器里的纽扣电池不见了,赶紧问小勇有没有什么不舒服,小勇摇摇头。夫妻俩商量了会儿,就打算让小勇自己拉粑粑,把纽扣电池拉出来。
第二天下午,小勇拉了粑粑,爸妈在他的排泄物里没找到纽扣电池,这下才有些着急,医院了。
2
纽扣电池会在胃里
不断放电腐蚀性很强
董凤良医生赶紧给小勇做了胃镜,果然在他的胃里发现了这枚纽扣电池,他干净利落,立刻用异物钳,将电池给取了出来。
▲小勇胃里的纽扣电池
等在外面的父母立马拉住董凤良医生的手,连声说“谢谢!”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董凤良医生告诉小勇的父母,纽扣电池对胃肠道有相当强的腐蚀作用,而且胃酸还会腐蚀电池的金属外壳,造成电池内的电池液、重金属泄露、腐蚀胃粘膜,甚至可能造成胃穿孔及大出血,潜在危险巨大!
实验
有人专门做了个实验,将纽扣电池放到肉肠里,看看纽扣电池腐蚀肉肠的过程,视频十分震惊!
▲误吞纽扣电池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听完这话,小勇父母才开始后怕……
▲图
SOOGIF
3
孩子误吞异物该怎么办?
医院消化内科团队和天祥君说,要以小勇的故事来提醒各位家长——宝宝安全无小事,时刻绷紧一根弦!
并不是所有的孩子在误食异物后都会有特别的表现。所以,只要怀疑孩子误食了不能吃的物件,比如:
拿在手上玩的小物件突然找不着了
换下来的旧电池莫名奇妙不见了……
都建议医院就诊,以排除误食的可能。
▲无痛胃镜
下面总结了一些孩子常常容易误吞的异物,如果家长发现了必须立即就医!家长能把手头上有多余的异医院是最好的,可以大大方便医生做出准确判断。
食管内食物嵌顿(卡在食管内)
长且钝的异物(钥匙挂件等)
磁铁
在磁铁被取出之前,孩子应远离所有磁性或金属材料(包括衣物上的金属钮扣和搭扣)。
超强吸水聚合物(水宝宝、水晶弹等玩具)
▲水宝宝玩具
含铅异物(钓鱼用的铅坠、气枪弹丸等)
天祥君
看完文章之后,随手点一下「在看」,就能让更多人看到天祥君的文章啦,还可以避免错过更新的文章。
觉得好看,点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当手术医生打开小红的腹腔后,看到小肠部位已经出现8处穿孔,沿着小肠将造成穿孔的巴克球挤出,这一幕让医生们感到震惊:“我们数了一下,五颜六色的巴克球,整整有22颗。”
近日,成都3岁男童小红无故腹痛不止,到成医院检查才发现孩子误食了磁力珠,而医生表示,最近两周他们已接治另外两起类似案例。
孩子腹疼
最后发现家中巴克球不见了
几天前,3岁的小红突然肚子痛,哭闹不止。小红的医院,“医生怀疑小红的肚子里长了蛔虫,按照常规腹痛处理。”
医生为小红开了药,回家观察期间,小红的腹痛依然没有缓解。张女士为了转移小红的注意力,打开抖音让他看小视频。“我们刷到一个小孩误食玩具巴克球的小视频,想到自己家里也有这种玩具。”张女士说,这时候她才猛然反应过来,在淘宝给小红买的巴克球,已经不见了。
张女士连医院,经过拍X光片,孩子腹中出现了珠串异物的阴影。医生提示,可能要做外科手术才能将巴克球取出。
↑3岁男童腹痛,X光片显示有异物
手术发现8处肠穿孔
取出22颗巴克球
24日凌晨,张女士一家带着小红到了成医院。接诊的*莺医师告诉记者,当时小红的腹痛特别剧烈,“他的腹痛已经至少三天,说明误食巴克球至少三天。期间他很难吃东西,考虑可能还合并有一些内环境的紊乱。”医生们还发现,小红的白细胞明显升高,有发热症状,其腹部出现感染的情况。“这可能是巴克球表面的油漆,被消化酶腐蚀后掉漆导致的。如果不及时取出,还可能进一步导致中*。”
↑医生为3岁男童进行手术
6月24日中午,成医院邓常开、*莺、陈月娇医生团队,为小红进行了急诊手术。打开腹腔后,医生们发现在数十颗巴克球分布在小肠道不同的位置,吸附在一起,组成一个圆环状,在约1米左右的小肠肠道范围内造成8处肠穿孔。“巴克球的强磁力让不同位置的肠道互相挤压、摩擦,最终造成穿孔。”
医生介绍,最简单的手术方式是切除受损的肠道,但容易造成孩子“短肠综合征”,影响生长发育。为了尽量减少给孩子的长期影响,医生们考虑进行肠修补。医生们用手顺着肠道,将巴克球一颗一颗的挤出,最后一数,结果让他们感到震惊,“五颜六色的巴克球,整整有22颗。”
最后,医生们又为小红做了肠修补、清洗腹腔等工作,手术持续约2个小时。小红被送进外二科监护室密切观察,目前已经度过危险期。
医生提醒
建议14周岁以上玩巴克球
巴克球为一款国外流行并进入国内的解压游戏,它借助金属球的磁场特性,可以组合出众多的造型,又被称作磁力珠。值得注意是,这是一款成人解压玩具,绝非宣传的“益智玩具”。
巴克球是一种强磁力玩具。巴克球具有高达高斯的磁力,是国际规定的玩具磁力标准(50高斯)的80倍!仅一颗小球,就能吸起两枚到三枚面值一元的硬币。
巴克球颜色丰富,样子像糖果,而且又小又滑,对小朋友来说充满着诱惑,极易造成误食、误用。而部分商家为了利益,打着“益智玩具”的旗号,把巴克球贩卖给家长们。
然而,其他小东西被孩子误吞,还有较大可能自行排出体外,但是巴克球不一样!几个巴克球隔着肠壁和肠系膜相互吸引,导致肠子及系膜被夹住。在持续磁力作用下,被压迫的肠管及系膜会逐步缺血、坏死、穿孔(吃下的巴克球越多,肠穿孔可能也越多)。
肠穿孔后,大量的消化液、细菌甚至粪便进入肠道,就可能会迅速引发感染性休克,甚至导致死亡。
网络上关于磁力球误食的新闻不在少数,其中0-5岁的幼儿居多,这个年龄的孩子还处于“器官敏感期”,他们更愿意用嘴巴“品尝”这个世界,而磁力珠的适合年龄在14岁以上。市面上卖的磁力球,商家宣传语竟是“益智玩具”,对于家长显然是一种误导。
医院的医生表示,该案例不是个例,最近两周该院已经接治过两起类似案例,前两例所幸通过内镜取出,而小红的案例给了大家更多警醒。
医生提醒:很多家长和小孩不知道巴克球的危害,这种五颜六色的小珠子,可能会被小孩误认为是糖果吞食,最终让小孩遭罪,建议把这些危险的玩具丢掉。如果发现孩子出现类似呕吐、腹痛腹胀、便血等情况,医院就诊。
家有这些小玩具
也要看好收起来
儿科专家根据近年来的接诊情况,总结出了十大“异物杀手”,几乎全是家中的常见物品。
01纽扣电池
当一枚纽扣电池卡在孩子的喉咙时,如果超过6个小时不取出,电池的正负极在粘膜上就会被相连,导致短路、发热,热量会进一步聚集,在数小时内严重灼伤食道黏膜。
02硬币
硬币之类的东西,卡在食道入口,不仅会影响进食,还容易压迫气管,导致慢性缺氧甚至窒息。异物在下滑过程中,可能导致消化道黏膜损伤、穿孔。若进入肠道,可引起肠梗阻,甚至肠坏死、穿孔,危及生命。
03螺丝、牙签、枣核等尖锐物
误吞这类尖锐物,会刺破宝宝的食管、胃全层,甚至造成食管、胃穿孔。如穿透食管壁,累及主动脉壁,可能会发生主动脉食管瘘,引起致命性大出血而死亡!、
04棒棒糖之类棍状物
如果误吞糖棍:①看长度。一般短于5厘米棒子可自行排出,如果长于5厘米就不太容易通过十二指肠球降交界部,需通过胃镜取出。②看质地。如果糖棍是纸质的,通常可在胃液作用下化掉;如果是塑料或是竹棍,医院请医生取出。
文字素材来源:封面新闻、网络等
图片素材来源:封面新闻、网络等
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如果您有健康行业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爆料,一经采纳必有酬谢。爆料可直接后台留言,或者联系QQ邮箱:zglyd
vip.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