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粘膜蛋白是一层很薄的的粘膜组织,所以很容易受到损伤,尤其是长期受到胃酸及各种酶和细菌的作用,损伤程度就更加快,如果不及时修复会患胃粘膜损伤、严重胃溃疡、胃穿孔等等。
医学家将胃黏膜保护的相关因素看成一个网络体系,而胃病的发生很大因素上是破坏了这个体系。
医学家将这个体系分为5级:
第一级:
胃腔内具有防御功能的物质,如碳酸氢盐、黏液、免疫球蛋白、抗菌物质等;
胃黏膜上皮细胞可分泌黏液,并相互重叠形成黏稠的不溶于水的凝胶,贴附于胃黏膜表面,我称之为“隔离膜”,从而将胃黏膜细胞和胃腔隔离开,使得胃黏膜上皮细胞不会直接接触到胃腔内容物;
而碳酸氢盐则游走在“隔离膜”中,当胃酸中的H+在“隔离膜”间扩散时,首先会与碳酸氢盐反应。
我们知道酸碱中和,PH就会逐级下降,等到了胃黏膜层时,PH则远远小于胃腔内的了,从而减轻了H+对黏膜上皮细胞的伤害。
第二级:
胃黏膜上皮屏障,由上皮细胞及细胞间紧密连接共同组成:
①上皮细胞
处于不断更新中,过程较为迅速,完全更新一般需要3-7天。所以胃黏膜细胞更新速度是很快的。
如果没有一个快速的更新速度,损伤黏膜则无法修复。
②紧密连接
除了胃上皮细胞,细胞间还有类似“栅栏”一样的紧密连接,填补了细胞间的空隙,从而阻止胃腔内的H+逆向扩散至粘膜层,并且可以防止胃蛋白酶对自身的消化。
第三级:
黏膜微循环,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黏膜微循环是胃黏膜保护机制的核心。
而胃黏膜血流不仅可以向黏膜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和氧,也可以带走组织中的H+、代谢产物等,从而维持细胞正常代谢和酸碱平衡。
一些应激性溃疡,多因胃黏膜缺血、微循环障碍导致黏膜防御功能下降,从而出现黏膜的急性损伤;
另外,我们胃里的“老朋友”幽门螺杆菌,其可通过影响血流从而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会导致微循环障碍,黏膜屏障受损,溃疡发生。
第四级:
黏膜的免疫系统,主要包括一些免疫细胞、细胞因子…提到胃黏膜的屏障作用,少不了人体的免疫系统。
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可激活人体免疫系统,通过识别、清除等环节,将其消灭掉,以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
第五级:
上皮和腺体的修复和生长,前面几个机制主要从“防患于未然”的角度来说,通过建立一个“铜墙铁壁”般的屏障,以达到减少危险因素对黏膜的损伤。
而对于损伤后的黏膜,我们的机体又启动了另一道程序,即通过促进黏膜的修复从而起到胃黏膜保护的作用。
胃粘膜疾病治疗
1、服用含有醇溶谷蛋白类的药物,及时修复受损的胃粘膜,恢复胃动力。
2、避免吃胃药,切记不要长期服用胃药,胃药服用两个月以上会引起,药物性胃炎,加重病情。
3、保护修复胃粘膜食物推荐:大麦及麦芽;山药;南瓜;猴头菇;叶绿素;螺旋藻;牛奶.....等。
4、胃粘膜疾病应避免病急乱投医,需及时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总结:
修复胃粘膜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有些严重的胃黏膜患者在修复治疗过程中效果不会很好。
所以大家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对胃的保护,不要暴饮暴食,吃很多刺激性,生冷的食物。
(文章内容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
任何肠胃病疑难问题,可加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