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一般将痛风分为四期描述,不表示每位痛风病人都须依序经过这四个时期;痛风的四个分期包括:
(1)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2)急性痛风关节炎
(3)发作间期(4)慢性痛风关节炎
其中以急性痛风关节炎的病人症状最常见,一般而言,痛风病人会在晚上开始发生剧疼及关节发炎的情形有时候也会同时出现发烧症状,此种情形的发作常常见于饮食过量,尤其是宴客后发作、饮酒、药物、外伤或手术后,有时在脚踝扭伤后也会引发,尤其是脱水时。临床上在病人就睡前可能尚无任何异样,但痛风发作时所引起的剧痛可能会使病人从睡梦中痛醒,且在受犯关节会出现严重红肿热痛现象,令人疼痛难耐,症状会由轻度而重,发冷与颤抖现象也会因而加重,最痛时有如撕裂般,令人无法忍受。
痛风急性发作期的治疗,三类药物可以选择: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即解热镇痛药、激素。其中,秋水仙碱和非甾体类抗炎药应该首选。
痛风急性发作时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尽快控制症状,避免关节功能损伤。
只有当秋水仙碱或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无效,或使用受限以及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方可考虑选择激素治疗。
从推荐的三类药物明确知道,治疗急性痛风发作,激素的治疗效果最好,秋水仙碱或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无效时,才能使用激素。激素的消失方式——通过被血液稀释、由组织摄取、代谢灭活后经肝与肾,随尿、粪排出体外,所以激素对肾脏是安全的,当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急性痛风发作时,首选激素。
激素的使用原则与方法:
使用中效激素比如泼尼松(强的松)或者甲泼尼龙,不推荐使用长效激素地塞米松。
泼尼松的用法:0.5mg/kg/日,甲泼尼龙的用法:0.4mg/kg/日。相当于泼尼松或者甲泼尼龙每天6~7片,清晨一次顿服,用药2~5天后逐渐减量,总疗程7~10天。
激素长期超生理剂量的服用,可出现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紫纹、皮肤变薄、肌无力、肌肉萎缩、低血钾、浮肿、恶心、呕吐、高血压、糖尿、痤疮、多毛、感染、胰腺炎、伤口愈合不良、骨质疏松、诱发或加重消化道溃疡、儿童生长抑制、诱发精神症状等。短期使用可导致胃肠道反应,比如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等。但总的来说,严格掌握适应症,短期使用(比如7~10天)还是很安全的。
秋水仙碱是治疗痛风的特效药,通过减低白细胞活动和吞噬作用及减少乳酸形成从而减少尿酸结晶的沉积,减轻炎性反应,而起止痛作用。越早用药,疗效越好,超过36小时疗效明显降低。用法用量:开始口服2片(0.5mg/片),1个小时后用1片,12小时后再用1片;以后每次1片,每天2~3次。
秋水仙碱的副作用很大,而且副作用与剂量明确相关,常见副作用的有:
1消化道:恶心、食欲减退、呕吐、腹泻、腹痛,发生率高达80%,长期服用者可出现严重的营养不良或出血性胃肠炎。
2骨髓*性:主要对骨髓的造血功能有抑制作用,导致白细胞减少,血小板下降,严重者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
3肝脏损害:可引起转氨酶升高,严重者可发生*疸。
4肾脏损害:蛋白尿、血尿、少尿,血肌酐升高等,严重者急性肾衰竭。
5其他:肌溶解,脱发,皮疹,发热,抽搐及意识障碍。
应该特别注意,秋水仙碱稍有过量便会出现中*反应,早期(24h内)首先出现胃肠道症状,之后进入多脏器功能衰竭,严重者服药后第24~72h内死亡。死因多为心源性休克、呼吸衰竭等。秋水仙碱的治疗剂量与中*剂量非常接近,也就是说治疗有效时,药量离中*剂量就不远了。
非甾体类抗炎药就是解热镇痛药,常用的有布洛芬、双氯芬酸、消炎痛等,及新型的止痛药——尼美舒利,美洛昔康,塞来昔布等,副作用相对较小,建议选择。
非甾体抗炎药的副作用有:
1胃肠道:可出现上腹不适、隐痛、恶心、呕吐、饱胀、嗳气、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长期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中,大约有10%~25%的病人发生消化性溃疡,其中有小于1%的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出血或穿孔。
2泌尿系统:血尿,血肌酐升高等,长期使用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率比中药还高。
3凝血障碍:延长出血时间,对严重肝损害,凝血酶原过低,维生素K缺乏及血友病人可引起出血。
4过敏反应:特异体质者可出现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等。
5神经系统:可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听力下降、麻木等症状,严重者可以导致过度换气,酸碱平衡失调,高热等。
就药物的整体安全性相比,激素比秋水仙碱安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