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有7个省份明确提出推动或加快推动户籍改革
王卫国 实习生朱煜 城镇化将成为推动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在今年年初刚刚亮出的*府工作报告中,我国大部分省份对城镇化工作做出了相应部署。提高城镇化质量、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等目标已经写进部分省份的*府工作报告,至少有7个省份提出推动或加快推动户籍改革。
多省部署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2 0 1 1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1.27%,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但随之而来的流动人口公共服务欠缺让快速的城镇化难以回避挤掉“水分”的问题。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为今年地方*府工作报告集中呈现的一大亮点。据不完全统计,有7个省份提出推动或加快推动户籍改革,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向全部常住人口覆盖。
其中,山东省提出,推动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实现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城镇常住人口,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福建省提出,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从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覆盖、从城市社区向小城镇和农村延伸,促进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广东省提出,破除地域、户籍等限制,完善异地务工人员积分制入户城镇、参与社会管理等制度,加强对新生代异地务工人员的教育培训。
此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也成为很多省份的既定目标。在已经公布的2013年收入预期增速指标的29个省份中,有13个省份都明确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增速在今年将超过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其中,中西部省份的收入增速普遍较高,贵州将今年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增速定在了16%的全国最高水平,比当地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出了2个百分点。
城镇化更注重质量不简单追求速度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城镇化任务时首先提出“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纵观各地在今年的*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城镇化的表述,城镇化质量已经受到更多的关注。江苏、河北、山东等地都提到了要提高城镇化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增长将难以维持前30年的高速增长,而是进入平均约为7%左右的中速增长,国家发改委去年开展的一项专题研究预测,今后十年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将下滑,平均年增长率为0 .75- 0 .95个百分点,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58- 60%.国家发改委报告对此指出,这个预测与我国城市化发展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总体趋势相符合。
从各地制定的未来五年城镇化预期目标中可以看出,部分中部省份仍制定了较快的城镇化增速。未来五年,河南省城镇化率将从42.4%提高到52%,陕西和山西城镇化率将达到60%,比2012年的提升幅度也接近10个百分点。但也有一些省份选择了较低的城镇化率提升幅度,比如湖北、山东城镇化率未来五年提升幅度在5个百分点之内。
在推进新一轮城镇化过程中,地方*府开始注意到以往单纯发展大城市的弊端,而更加注重发展中小城镇。广东、浙江、河北等省都提出了要重点发展中小城镇。湖北省则明确了不同级别城市的新增数量,未来五年,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增至15个左右,中小城市增至50个左右,3万人口以上建制镇增至100个左右。
每年城镇化带动投资消费4 .94万亿
南都从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获悉,按乐观方案估计,我国城镇化将年均带动投资和消费需求4 .94万亿元,到20 20年累计达到49 .4万亿元。即便按照保守估计,未来十年城镇化释放的投资消费需求能够拉动GDP增长3.5个百分点。
国家发改委的报告预测,我国城镇化将在2040年左右达到70%-75%的峰值。届时全国预计总人口14 .7亿,我国城镇人口将超过10亿人。报告还指出,城镇化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当城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城乡差距缩小并最终实现一体化发展,不仅人口停滞从农村流向城镇,相反部分城市人口为了躲避大城市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而开始向郊区或农村迁移,出现“逆城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