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求法官不要判林森浩同学死刑!”
年12月11日,这个牵动百位师生替他求情的医学院高材生,林森浩,最终还是没逃过法律的制裁,被处以死刑。
因一念之差,给室友投毒,结果造成了对方的死亡。了解前因后果的同学听说后,都无法接受这个结局,他们已经失去一个同学了,不想再失去第二个......
为何要向同窗的舍友下毒?这个看似平平无奇的男生,为什么会引来众多的人前来替他求情?
“仇人”相遇
年,参加高考的林森浩以最高分的成绩顺利进入了中山大学。学习成绩十分优异的他,一直心无旁骛,刻苦读书,为了站得更高,他给自己计划了更长远的目标。
他希望有一天可以成为救死扶伤的医生,抱着这个目标,他努力往上读。终于,他成功保研了。
身边人听说这个好消息后,都纷纷赶来祝福他,眼看着即将改变自己的命运,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时,却因一念之差,亲手断送了自己的未来。
年9月,林森浩怀揣着一颗炽热的心来到了复旦大学,这是他梦寐以求的目标,他立志要在这里大展宏图,开启新的篇章。
刚开始,确实也像他想象的一样,发展得十分顺利,友好的同学,亲切的导师,美丽的校园都让他感觉无比温馨。
不久后,一位同学的到来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
正在宿舍看书的林森浩,察觉到门被打开了,转头望去,随即映入眼帘的是一名男子,据介绍,他叫黄洋,是新来的舍友。
大家热情地打着招呼,欢迎他的到来。只有林森浩没有反应,站在一旁看着他们,倒也不是针对谁,他从小就不擅长与人打交道,套近乎,这时候自然也不会凑上前去。
黄洋是四川人,家庭条件与他相差不多,与其他富二代同学相比,两人的经历倒是很像。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双方都不太喜欢对方。
黄洋不是出生在大富大贵的家庭中,也许是自卑,也许是虚荣,这样出身的他却十分看不上相同背景的人,林森浩就包括其中。
一个热情外向,一个内敛敏感,性格截然相反的两人,生活在同一寝室,难免会发生摩擦。
为了减轻父母的压力,林森浩平时非常节俭。可在对方看来,这就是抠抠搜搜。两人经常会因为宿舍的公共开销而争吵。
每次当他获得奖学金时,对方总是开玩笑起哄,要求他请客吃饭。这引起了他的强烈反感,他的钱是打算贴补家用的,从来不会乱花。
不请客呢,对方又会嘲笑他小气,到处说他:“农村来的就是上不了台面。”就是在这一次次的冷嘲热讽中,他感到被伤害,被羞辱。
很快,双方都产生了不满的情绪。
在他看来,对方多次找茬,他都不想搭理,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就不会出现这种事了。没想到,对方根本就不懂什么叫“见好就收”,反而变本加厉起来,这让他十分生气。
后来,黄洋与其他室友商量愚人节要“整”谁时,开玩笑地走到林森浩面前,搭着肩说:“当然是我们森哥啊。”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时,林森浩的内心也有了过愚人节的念头。
一念之差夺人性命
就在他思考该如何“整”黄洋时,突然想到平时做实验给小白鼠使用的二甲基亚硝胺。他一边想象着小白鼠的实验反应在对方身上发生,一边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
他看准时机,从实验室拿了一点二甲基亚硝胺,回宿舍以后,便开始寻找下毒的地方。最后他瞄准了饮水机,想着之前还为此吵过架,现在用这个“整”他,刚好解气。
年3月31日晚,林森浩在算好宿舍只有其一人时,将二甲基亚硝胺注入饮水机内,等待对方上钩。
年4月1日上午,起床后的黄洋接了一杯水,喝了下去。
刚开始,他只觉得水的味道有点奇怪,没有特别在意,喝第二口后,直接吐了出来。他还以为是饮水机长时间没有清洗的原因,于是,拿去洗了洗,不疑有他。
虽然当时没有出现任何反应,但还是有少量的药品进入了他的身体。
林森浩全程在旁边看着,没有吭声。确定他喝下去以后,便出了门。
没过多久,黄洋就开始感觉不对劲。出现了呕吐发烧的症状后,医院,打了一针退烧针,随后就回到宿舍休息。
本来以为只是小问题,他并没有放在心上。就连林森浩也认为恶作剧结束了。没想到一天后,医院,他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有胃穿孔。
这一次,他找了林森浩看病,医院实习,经过一番检查后,对方说没有什么问题,他也就放下心来。
此时的两人都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甚至,林森浩还有点幸灾乐祸的感觉。
3日上午,黄洋突然病重,在同学的陪同下,医院。查了很久,医生都没有找到病因,这让所有人都感觉很疑惑。
黄洋的状态一天不如一天,发烧、呕吐、流鼻血、腹绞痛,他都经历了一次,就是找不到原因。
此时的林森浩依旧没有说出实情,看见对方痛苦的模样,他感到非常慌张,但又安慰自己没关系,只是看起来严重,小白鼠不是没事吗?不至于要了他的命。
抱着这种侥幸心理,他错失了一个又一个抢救黄洋,拯救自己的机会。
医生怀疑是不是食物中毒,还进行了洗胃,可是依旧没有效果。看着他连话都说不出口,医生们更加着急,如果再找不到病因,后果会非常严重。
这时,校方感觉到不对劲,怀疑是不是有人投毒,为了找出病因,抢救黄洋,校方报警了。
看着日益严重的黄洋,李森浩不禁想到:“他会不会死?”冒出这个念头没多久,他就否定了。自己已经控制了剂量,那一点点药量不会有事的,他能挺过来。
他一边这样想着,一边后悔,完全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如此地步。或许是因为胆小,他迟迟不肯说出真相,最后导致了最后悲剧的发生。
4月16日,黄洋抢救无效去世。也就是这个时候,警方找到了病因,但是一切都已经晚了。
接到警方传唤以后,林森浩没有抵抗,坦白了一切。
家庭悲哀
4月25日,林浩森被正式逮捕。
双方父母得知事件真相后,都不愿接受这个现实。
大家都不明白,为什么平日懂事和善的林森浩会做出投毒杀人的事情,有多大仇多大怨啊!
谁也没想到黄洋居然死于一场“恶作剧”。
正如法官的判决书上写道:林森浩本人具有嫉妒、自卑、敏感等性格缺陷,处理人际关系和情绪调节的能力较弱,很容易产生极端的想法。
也许就是一次次的口无遮拦,引发了他内心最脆弱、最极端的地方,从而导致一步错,步步错的悲剧发生。
林浩森父亲始终不愿相信品学兼优的儿子会杀人犯法,同时,他也清楚罪名一旦成立,就难逃死刑。为了私下解决这件事,林家请了最好的律师进行调解,希望对方能接受赔偿与道歉。
可黄家只有黄洋一个儿子,在多年的培养下,好不容易考进了世界一流学府。突然说走就走,白发人送黑发人,换谁也接受不了,自然是拒绝私下调解的。
林父连黄家的门都进不去,只能跪在门口,乞求原谅。
自从事件发生以后,两个家庭的生活可以说是暗无天日,
林家本来条件就不好,为了帮他打官司,父母散尽家财,几个兄弟姐妹一夜之间从活泼开朗的性格变得十分脆弱敏感。
一念之差,毁掉了自己的人生,毁掉了家人的幸福。为了他的事,一家人吃不好睡不好,林父忙前忙后,头发也急白了。曾经以他为荣的最小的弟弟也变得沉默寡言。
非要等到事情发展到无法挽回时,他才明白自己做的事有多恶毒,有多后悔。以前,觉得别人都瞧不起自己,现在,又如何会想到,会有一百多名同学替他求情。
在后来的审讯中,林森浩表示十分后悔,对黄洋以及黄洋的父母深感歉意,他也明白自己所做的事情再也无法挽回,只能写下一封书信,向其父母道歉。
处决结果众人求情
林森浩的判决结果一出来,昔日相处的教授和同学都感到十分震惊与难过,因为他们至今也不敢相信事情的真相居然会是这个样子。
更有同学认为,林森浩作为医学院的学霸,如果真的有杀人之心,怎么会用如此卑劣的手段,留下作案痕迹?依照他的智商,完全可以消除一切罪证,不承认这一切,太不合理了。
是的,或许林森浩从一开始没有真的要杀谁,可是他们忘了,自黄洋发病到去世,整整16天,本来有无数次机会挽救他,说出病因。可林森浩所做的却只有无动于衷,看到病床上如此痛苦的黄洋,他难道没有一丝后悔吗?
是他自己错失了一切,将自己变成了一个恶魔,又如何能怪得了其他人。
对于复旦的同学们来说,这是一场误会导致的悲剧,他们已经失去一名同学,不想再失去了。他们通过联名写信,为林森浩求情,希望法官不要判处死刑,让他去承担照顾黄洋父母的责任。
是不是有很多人想问,为什么要给一个杀人犯求情?
其实,林森浩不止是自卑敏感的一个人,他也有积极阳光的一面。
小时候,父母拼全力为他争取最好的教育资源,他都看在眼里,为了不让他们失望,拼命学习,总是名列前茅。后来有了弟弟妹妹,他便开始分担家务。
顺利考进大学以后,为了减轻父母的重担,勤工俭学,补贴家用。也会因为汶川地震,省吃俭用,义不容辞的捐款。
在医院实习,他也能与病人家属共情,为他们考虑,拒绝接受“红包”后,仍然尽心尽责。
多次拿到奖学金也不骄不躁,在学生会时,经常帮助老师和同学解决问题。在研究生时期,他发表过8篇核心期刊学术论文,可见其才华。
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都在诉说着他不是坏人。
或许就是每日的相处,让同学们选择相信他。可是法律面前,不能以个人情感去左右事实、左右判决结果。
年12月9日,依法判决林森浩死刑。其家人不满,再次提出了上诉,二审之后,依旧维持原判。
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错误都能得到谅解,之所以会有法律的存在,就是为了约束人性的幽暗,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要学会适当的调解情绪,积极生活,避免以极端的方式处理问题,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