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脾脏乃后天之本,主要是因为它具有“气血生化之源”的缘故。
气血对于人体来说是生命存在的物质基础,可以说,气血足身体棒,气血不足则体弱多病。
那么,气血又是从何而来,当然是从食物中摄取,要想把食物转化为气血,就需要脾脏的参与,对食物进行消化、运转。
脾脏虚弱,气血不足,人体会有4种表现:
1、饮食减少:
食物进入胃部后,胃会把食物给“搅的稀碎”,虽然转变了状态,但是,它还是食物,本质并没有改变。
要想摄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就需要脾脏的参与,对食物进行运化。
但是,若脾胃虚弱,被搅碎的食物就会堆积在胃部,不会在进行下一步,也就会感觉到胀胀的,从而食欲就会降低,饮食不振。
此时对于食物提不起兴趣,身体也就会日益消瘦,精神状态也就会越来越差。
2、精神变差:
脾脏虚弱了,气血就会不足,人的精神状态就会受到影响。
长期如此,就会出现身体批发,嗜睡的表现,如果平时是一个喜欢热闹的人,最近精神状态比较差,不想说话,很有可能是脾虚。
同时,人还会感觉到头晕,脑胀,做事情无法集中注意力。
2、睡眠减少:
对于脾胃虚弱的人来说,睡眠的时间会有所增加。
即便晚上休息的时间充足,白天依旧会感觉到昏昏欲睡,并且身体的疲惫感也有所增加。这很有可能是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所致。
从中医角度来说,心藏神,肝藏魂,当脾脏虚弱,就会牵连到两个器官,从而人的睡眠质量就会降低,出现失眠多梦的现象。
4、二便异常:
对于脾胃虚弱的人来说,两便也会出现异常。
因为,脾脏虚弱,食物消化出现在障碍,特别是在吃了油腻的食物之后,容易出现腹泻,腹胀的表现,于是大便稀溏就会出现。
另外,脾主津液,当脾胃较为虚弱,体内水湿的代谢能力降低,小便就会清长,小便的频率也会增多。
脾胃虚弱的人,生活中都有哪些习惯?
1、暴饮暴食
经常暴饮暴食会增加肠胃的负担,还会损害胃粘膜,长期下去胃功能就会失调,导致胃炎、胃穿孔等疾病的出现。
当肠胃受伤后,脾脏也会受到牵连。脾脏作为食物运化的主要器官,当食物进入人体后,经过肠胃、肝脏的加工后会分解出氨基酸、脂肪酸等精微物质,均需要脾脏运化至全身各处。
另外,脾脏还是运化体内水的器官,若经常暴饮暴食,势必会增加脾脏的工作负担,长时间如此就会导致脾胃虚弱。
2、不吃主食
对于减肥的朋友来说,听到最多的话就是少吃主食,碳水化合物。
但是,从脾脏的角度来说,五谷消化起来最为简单,所产生的能量也高于蛋白质等物质。若经常只吃高蛋白的物质就会加重脾胃的工作负担。
因此,对于减肥的朋友来说,主食不是不吃,而是要少吃,不要想以前一样,可以从十分饱减到7分饱,慢慢的进行调整。
3、爱吃甜食,油腻、爱吃冷饮
脾脏是调节体内水湿的器官,而“湿”也是威胁脾脏健康最为重要的因素。
生湿的食物有很多,如:甜食、雪、冷饮等等,均会导致体内的湿气增多,特别是甜食,还会导致体内生痰,当痰与湿结合后,就会加固了湿气在人体内,因此祛湿就更加艰难了。
此外,冷饮会刺激肠胃痉挛,导致肠胃的蠕动出现变化,因此,许多朋友吃完冷食后会出现立马腹泻的现象。
4、暴躁脾气,思虑过度
我们经常说一个人脾气暴躁属于“大动肝火”,不良的情绪会导致肝火旺盛,肝气横逆,从而人的情绪就会出现变化。
中医讲,肝属木,脾属土,而木克土,当肝气横逆,脾脏也会遭受到伤害,若肝脾不合,人就会出现食欲不振,胃胀气的现象。
因此就会出现伤心难受的时候,一点东西都不想吃,就算吃了一点东西,还没吃一点就有了吃饱的感觉。
因此,对于脾胃虚弱的人来说,以上4件事最好少做,可以很大程度上调理脾胃的健康,保护脾胃不受到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