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击队成立只有十几天,高先畴即带领十几名队员到正丰矿凤张铁路支线的石桥头活动。在桥边有敌人一座碉堡,驻守一小队鬼子,高先畴带领游击队摸到敌人的碉堡跟前,从窗口扔进十余枚手榴弹,炸死鬼子四个,炸伤七、八个。没等敌人弄清怎么回事,游击队很快就撤出了战斗。
七月末的一天,高先畴与正丰矿矿灯负责人刘叠山接上头。经过详细研究,订出了应急措施和行动方案。随后,高先畴带领游击队悄悄摸到矿内,封锁了各个交通要道,并发动白彪、北凤山、张家井、天户峪的群众,把数千盏矿灯用口袋、麻袋装起来,用牲口运到边区。当天晚上人马簇簇,来来往往,鬼子弄不清来了多少八路军,躲在暗处眼看着,不敢出来。为了刘叠山的安全,游击队将他一家全部转移到了根据地。煤矿井下没有矿灯,便不能生产,正丰矿被迫停产一个多月,使敌人掠夺煤炭资源的计划受到严重打击。
此后,年初秋的一个晚上,高先畴又带领十余名游击队员,利用夜幕的掩护,去正太铁路井陉县境内的岩峰车站袭击巡逻的敌人,打死汉奸一个,活捉一个。高先畴带领游击队员往回撤时,正巧遇上日军偷袭我八路军和游击队驻地房山村。高先畴当机立断,命令游击队员集中火力从背后猛击敌人。日军突遭袭击,以为中了埋伏,也没弄清我军到底有多少人,就慌忙撤退了。
同年隆冬,天上飘落着纷纷扬扬的雪花。高先畴率领游击队,锯倒了两棵大柳树,将柳树心挖空,外面用铁丝箍紧,装上火药和导火索,做成了两门柳树土炮。土炮刚做好,做地下工作的同志就送来消息:驻矿区的敌人就要出发袭击桃王庄一带的根据地了。高先畴当机立断,亲自和游击队员们抬上柳树土炮埋伏在贾庄与王舍两村之间,一条敌人必经的山沟里。山沟两边是黄土陡坡,中间只有丈把宽的通道,道口正对着贾庄村南的棉花凸,是理想的设伏地点。敌人进入山沟后,游击队员们点燃了土炮。两门柳树土炮虽然只响了一门,但已使日军死伤一片。残余之敌再也不敢前进一步,只好在贾庄、东王舍抓了一些老百姓,抬上死尸和伤兵,灰溜溜地返回位于矿市街附近的中心碉堡。
▲井陉矿新井车站
不久,高先畴又带领矿工游击队到新井车站附近将装煤的几百把铁锹全部拿走。
年春天,敌人进攻位于平山县境内的晋察冀边区根据地,游击队随主力部队撤到板山,旮旯台一带。当时敌人尾追至此,正寻机与根据地部队决战。高先畴见敌人主力都集中来进攻根据地了,料定敌人后方一定空虚,就将矿工游击队主力留下,配合正规部队反击敌人的进攻。自己带着6个人4条枪连夜返回井陉矿区,每天夜晚活跃在白彪、西村一带骚扰敌人。搞得井陉、正丰两矿和井陉城内的敌人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每天一到晚上就胡乱打炮、放枪给自己壮胆。高先畴的这一做法,有力地牵制了矿区的敌人,使之不敢轻易向前方增兵。
随着反“扫荡”斗争的进一步深入,矿工游击队和主力部队又先后返回井陉煤矿附近,高先畴的游击队配合分区主力一个连在正太铁路矿区运煤支线上埋伏炸火车。他们深夜插入微水至矿区新井支线的南正村附近,在铁路沿线埋好地雷。天刚亮,满载物品的敌军列车,风驰电掣般地开来。高先畴一声令下,十几颗地雷同时拉响,列车被炸翻,瘫痪在沟里,鬼子司机当场被炸死,押车日军也被全歼。由于火车被炸,矿区的敌人恼羞成怒,天亮以后就迅速集合日伪军和汉奸特务余人,从井陉矿和石棋峪两个方向蜂拥而来。企图包围八路军和游击队。我军只有一个连和十几名游击队员,敌我力量悬殊,形势十分险恶。但是,高先畴沉着冷静。他命令游击队员随自己留下打掩护,让主力部队先撤退。高先畴根据敌军人多牌子杂,游击队人少行动快和身穿便衣的特点,指挥大家化整为零,与敌人巧妙周旋,经过整整一天的战斗,敌人被搅得晕头转向,而游击队无一伤亡,安全地回到集合地马头山,主力部队也平安无事。
矿工游击队经过近一年的战斗,搞得井陉矿区的日伪军晕头转向,搞不清附近到底有多少八路军。“高化子”游击队使日本侵略者大伤脑筋。游击队不仅在军事上给敌人以重创,而且游击队还利用矿区的有利条件,缴获战略物资,俘获敌特要员。
编者感言:以各种军需物资器材和技术工艺装备给晋察冀边区以很大的物资支援,这是“高化子”游击队为壮大抗日根据地做出的重要而又特殊的贡献。这些贡献是当时其他县域游击队难以做到的。
“高化子”游击队的活动极大地鼓舞着矿区民众的抗日热情,参加游击队的人越来越多,很快就扩大到多人。年初夏,上级决定把活跃在平山、井陉、获鹿的抗日游击队改编为平井获游击支队,任命高先畴担任第四中队队长。
游击队改编后,人多武器少,高先畴带着井陉矿区民众捐献的0多块银元到山西买枪,经过长途跋涉到达太原附近。他们经过和阎锡山的棒子队、汉奸特务组织“家理会”等的机智周旋,终于买到三条大枪返回部队。
年冬,高先畴带领四中队跟随平井获支队的大队长韩增丰到娘子关的南峪车站打埋伏。
温馨提示:关于韩增丰的生平传略,请阅本文后的相关人物链接。
这次,高先畴率部随韩增丰到南峪打埋伏,把敌人的一列军车炸翻。在打扫战场时,高先畴被残敌击伤面部,暂时离开了队伍,转移到后方治疗。在养伤期间,分区领导从政治上热情关怀,在生活上细心照顾高先畴。分区政委刘道生亲自和他谈心,给他讲马列主义、讲阶级斗争,并把《共产党宣言》等著作送给他阅读。在艰苦的斗争中,高先畴逐渐认识到共产党的伟大,认识到抗日战争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取得彻底胜利。他的思想逐步由单纯的爱国热情开始向共产主义转化。是年冬,高先畴被接纳为中国共产党的预备党员,年3月转为正式党员。
年春,刘道生带领分区两个主力团去正太路南消灭国民党的顽军朱怀冰部。战斗结束后,高先畴带领中队掩护部队过铁路,在山西平定县乐垴村与敌人交战,被敌人迫击炮弹击中,第二次负伤。
年8月,高先畴参加正太破袭战担负打援任务。
正太破袭战以后,日本侵略者改变战略,在矿区一带实行“以共产党为主,国民党为辅”的方针。敌人一方面调集重兵驻守井陉矿区,另一方面利用汉奸、特务杀害抗日人士,矿区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同时,由于汉奸特务的活动,我九区支队二营营长王德茂同志和30多名班排骨干在张家井活动时,被敌人包围,17名同志壮烈牺牲。一时间,汉奸特务活动猖獗,形势对我十分不利。上级党组织决定在矿区开展锄奸运动。高先畴被任命为锄奸组组长,带领耿晚子、范七子、高日升等队员,返回矿区,开展针锋相对的锄奸活动。
首先,高先畴在张家井镇压了汉奸连玉山,接着又镇压了白彪村一名汉奸。赵村铺有父子俩都是汉奸,罪大恶极,高先畴带领锄奸小组将其父镇压,其子打伤。锄奸活动的开展,打击了汉奸特务的嚣张气焰,稳定了矿区的局势,坚定了群众抗战的决心。驻守矿区的日军和汉奸,被搞得胆战心惊。最后,敌人黔驴技穷,施以重金悬赏高先畴的人头。敌人扬言,谁能擒拿或打死高先畴赏白银三千两。
年,日军开始向抗日根据地疯狂进攻,大汉奸王景岳带领0多人和我平井获支队在马头山展开激战。敌人仗着人多,武器好,气势汹汹,轮番进攻,形势十分危急。高先畴自告奋勇带领一个连从八里沟、小作绕到敌人侧后,给敌人以突然袭击,打了他个措手不及,敌人遭到我前后夹击,丢下一片尸体,慌忙撤退。此次突袭缴获敌人4支步枪。
在这次战斗中,高先畴不慎将脚扭伤,离开了部队,进行较长时间的疗养。由于行动不便,高先畴的身体已经不适合部队工作了。于是,上级就调他到井陉县(北)大队,担任大队长,县委李芳林、贡文平先后任政委。
年春天,林铁来井陉视察工作,林铁决定将高先畴调往边区的工矿区工作,先在阜平,后到唐县神仙山煤矿,先后担任技术股长、副经理等职。年春,日本侵略者进攻晋察冀抗日根据地。高先畴带领的一个工人连被敌人围困在一个山洞里。洞内阴暗潮湿,断水缺粮,大家被饿得头晕眼花,高先畴鼓励大家,咬紧牙关,继续坚持。一天夜晚,他带领两名战士冒险外出,搞到半口袋生蛆的瘪红枣,就依靠这半口袋瘪枣,熬了七天七夜。最后,终于脱离险境,转危为安。
在战争年代高先畴不光作战勇敢机智,而且在他身上还散发着一位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对革命工作应有的那么一份严谨。在他带领游击队作战的过程中,从来没有因为麻痹大意给部队造成损失。每到一个地方,无论多累、多忙,他总是先察看地形,安排好进退出路才宿营。有时为了安全起见,他带游击队宁可多跑些路,也不在不太安全的地方宿营。所以,敌人多次要消灭高化子游击队的企图都没能得逞。
年4月,杨成武指挥的部队解放了井陉矿区,高先畴跟随姚依林参加了对矿区的接收工作,并担任了正丰矿矿长。他带领正丰矿职工,一边向晋察冀军区兵工厂转移钢材、炸药和机器设备,支援边区军工生产;一边剿匪反特,恢复生产。在很短的时间内,便炼出了一大批优质焦炭。年,高先畴被调阳泉煤矿公司任副经理,在他的领导下,停产多时的三个矿井,迅速恢复生产。年,他受煤炭工业部派遣,率领淮南矿务局和门头沟矿务局的部分矿工,到北京西山突击一项军事工程,他精心规划,细心部署,和大家同甘共苦,团结协作,仅用了一年的时间便提前完成了任务,受到上级嘉奖。
随着年龄的增大,加之操劳过度,战争年代曾多次负伤的高先畴,身体日渐衰弱,年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不得不离开心爱的工作岗位,休养治疗。在住院期间,他带病交待了遗留的工作,详谈了自己对开发湖北鄂南土地堂、咸宁一带煤田的看法。身体稍有好转,便试想重返工作岗位,但一次次都失败了。他心急如焚。后来,他想自己脑子暂不大管用了,手脚还能活动,就背起筐子,拿起铲子,走出休干所,干起拣粪积肥的工作。日积月累,聚少成多,整整一年,积肥50马车,支援了农业生产。
晚年,他仍然念念不忘振兴祖国的煤炭事业。在患有胃穿孔、神经官能症等多种疾病,多次做手术的情况下,一边以顽强的毅力与疾病做斗争,一边总结自己数十年采煤和地质勘探工作的经验,提出开发湖北煤田的设想和规划。经口述,由别人代笔,整理成书面报告,交给党组织,献上了自己的一片赤诚。
年5月1日,高先畴病逝武昌,终年81岁。临终前,他留下遗言:希望能将自己的骨灰埋在井陉矿区。
编写依据:
1、高天拴整理的高先畴口述材料“高化子和他领导的抗日游击队”。(载于《井陉矿区文史资料》第一辑)
2、梁前科撰写的“高先畴”一文。(载于《中共井陉党史人物传》)
相关人物链接
韩增丰
韩增丰(-)字光宇。平山县观音堂乡湾子村人。年入河北省第七中学学习,创办《晓报》,宣传抗战,揭露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年秋,韩增丰入山西太原军官学校教导团学习,毕业后在阎锡山部服役。七七事变后返回故里,组织地方武装。先后担任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第八支队第三中队队长,平井获游击支队大队长等职。
在对日作战中,韩增丰率部面对强敌,敢于亮剑一搏。他初露锋芒,就引起日军的高度重视。敌酋为了遏制他,消灭他和他的部队,指派胡田大佐(相当于国民党军队的上校)率领一支专门的部队来对付他。
在与胡田的交战中,韩增丰率部指挥若定,进退自如。一次,他率领部下,在井陉矿区附近的赵庄岭袭击了日军的车队。袭击后才发现中了敌人的奸计,陷入了平、井、获、灵等四县日军居高临下的包围之中。面对两倍于己的强敌和地形的劣势,他以蔑视强敌的气魄,指挥部队英勇奋战,杀出了重围,迫使敌人发出了“活张飞”的感叹。迫使胡田大佐在万般无奈之际,使出了最后一招——利诱。韩增丰接到胡田的邀请信后,以关云长单刀赴会之英雄气概,只带一名警卫员,到敌当时侵占的井陉矿区贾庄镇与胡田会面。当时,胡田开出的条件:一是让他担任石门(石家庄市)市长;二是将井陉煤矿的开采权让给他。两项条件可谓是要名有名、要利有利。但是,面对敌人的利诱,韩增丰以“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高风亮节,以出人意料的机智提出:“只要日本东京都知事,就可以顺从”的条件,使敌人瞠目结舌。尔后他策马扬鞭,沿小作河滩扬长而去。
年10月,韩增丰加入中国共产党。年秋在行唐宋营战斗中负伤,突围后因发现老百姓还没有转移出来,在率部返回营救时中弹牺牲。一生历经大小战斗多次,被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追认为:“分区战斗英雄”。年故里湾子村改名光宇村,并建墓立碑。新中国成立后,遗骨移葬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来源:井陉矿区文史资料
编辑:卢少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