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穿孔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从年龄最小的通缉犯到中国最高机密
TUhjnbcbe - 2024/2/27 16:11:00

4岁时双亲皆故,在几十位“爸爸妈妈”的救济下长大;被认定为“通缉犯”,接连两次被捕入狱;在狱中受尽*打与折辱,身染恶疾,无法站立……

你能想象一个如此黑暗不堪的童年吗?年10月26日,随着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核动力潜艇成功下水,一个被久久遗忘四十余年的名字重新被人们记起。他就是中国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核动力事业的拓荒牛——彭士禄。

父母双双殉国,幼年波折跌宕

年,彭士禄于广东省海丰县出生。当时的人们虽不认识他,但都对他父亲的名字耳熟能详。

在年的某天,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走上海丰县的戏台,将家中的巨额田契当众烧毁,宣布土地全部归耕种的农民所有。农民起义的意志就此觉醒。

这个年轻人就是中国农民运动大王、海陆丰起义领导者,也是彭士禄的父亲——彭湃。

彭士禄的父母都是投身革命的有志之士。年,彭士禄的母亲蔡素屏在参加革命工作时遭反动民团围捕,舍身殉难。

翌年,父亲彭湃因被叛徒出卖,在一次中共秘密会议中不幸被捕,伴随着“中国共产*万岁”的呐喊,他高唱着国际歌,慷慨赴义。

当时的彭士禄年仅4岁。母亲和父亲的相继离世,让他晦暗的童年从此开启。

在那个被“白色恐怖”笼罩的年代,国民*反动派当局执行着他们“赶尽杀绝,斩草除根”的计划。年幼的彭士禄作为中央委员彭湃的遗孤,成为国民*府的主要追杀对象。

危难时刻,是邻里百姓伸出的一双双援助之手,托举起彭士禄弱小的生命。

当地的老百姓们心里知道,是彭湃将他们从困厄与压迫中拯救出来,让他们成为土地的主人,而彭士禄是彭湃留下的根苗。哪怕*上自己的头颅,也绝不能让彭士禄夭折在敌人的屠刀之下。

国民*的搜捕很快蔓延整个村庄。为保护他躲避追杀,百姓们冒着被抓捕的风险,把彭士禄接到自己家中轮流抚养。即使自己已经食难果腹、衣难蔽体,百姓们也从未亏待过彭士禄一分一毫。

多年以后,彭士禄仍感念于他们的恩情。他曾在纸上写下:几十位“母亲”给我的爱,我无以为报,只有为人民、为祖国奉献出我的一切。

最后,彭士禄被送到红*队长陈永俊家中,由陈永俊的母亲潘舜贞抚养。然而,一年之后,有人向国民*汇报彭士禄的藏身之处。官兵闯入陈永俊家,将潘舜贞和彭士禄一齐抓走。

8岁的彭士禄和收养他的“姑妈”一起,被国民*当局抓进监狱。残忍的酷刑与拷打,昼夜不停地施加在彭士禄和“姑妈”的身上。即便遭受着无尽的折磨与凌辱,他们依旧牙关紧闭,从未开口承认彭士禄的真实身份。

在数次严刑逼问后,国民*失去耐心,将彭士禄释放。本以为牢狱生活就此结束,可好景不长,10岁那年,他以“*治犯”的罪名再次被逮捕入狱。

在监狱里,幼小的彭士禄被摧残至身患重病,长期的踢踹打骂甚至导致他的双腿无法站立,整个人已经如同行尸走骨一般。

虽然父母亲早已相继离世,但共产*从未忘记满门忠烈的彭家为革命事业立下的不世之功。在*组织的周密计划下,彭士禄成功逃出狱笼。

监狱里的记忆,是彭士禄一生难以愈合的伤疤。年,已66岁的彭士禄第三次来到汕头石炮台监狱遗址,这个地方曾囚禁了他的整个童年。

当他的脚踏上这片土地的瞬间,他已然热泪长流。身边的人不知晓他落泪的缘由,只有他自己知道,这是写满他的血泪与屈辱的地方。

从狱中逃出的彭士禄已经失去行走的能力,他竟以一己抱病之躯,沿铁路从汕头爬回潮安的养父母家。一路上吃的是路边的番薯叶,喝的是稻田里的脏水,有时甚至需要靠行乞,才能讨到一口饭吃。

13公里的路途,他整整爬了18天。几经周折,年,彭湃生前的好友周总理终于派人寻得彭士禄的下落,并把他送至延安。

立志报效祖国,自此初心不改

在延安,他开始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父辈身体里的革命基因,并未随着生命的消逝而中断,而是在彭士禄的血液中得以传承。

基础不如人,他只能做到比其他同学多出百倍的勤勉。在延安求学的日子里,彭士禄把所有本可以娱乐的时间都用于学习,不给自己留出一点休息时间。他刻苦钻研学术,立志走科技之路报效祖国。

每一滴埋头苦读的汗水,都化作日后的甘霖。年,26岁的彭士禄被评为模范,加入中国共产*,并以优秀的成绩通过考试,前往苏联喀山化工学院进修化工机械专业。

过往的悲惨经历被他埋藏在心底最深处,能为国家做些有贡献的事,是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在监狱里那股“宁可被打死,也绝不松口”的倔劲儿,如今又投射在他的学业道路上。

与此同时,在两万公里外的美国,一个秘密研究小组成立了。仅在科幻作品《海底两万里》中出现过的“鹦鹉螺”号,正在经历着由构想变为现实的过程。在大西洋的浮冰之下,这个有着钢铁之身的巨物无声地潜行着。

年8月,由美国制造的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横跨大西洋,开辟了驶向北极的通路。

改行钻研核能,投身潜艇事业

经过六年的刻苦学习,彭士禄以几近全优的成绩完成化工机械专业的学习,取得毕业证书。此时,正准备返回国内的他被一个人密召到中国驻苏大使馆。

他问彭士禄:“中央已决定选一批留学生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你愿意改行吗?”此人正是中国人民解放*大将——陈赓。

“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彭士禄的回答掷地有声。

年,彭士禄前往莫斯科核动力学院,攻读原子能动力专业。虽然时间紧迫、课业繁重,但凭借着超出常人的勤奋,彭士禄以优秀的成绩顺利完成学业,返回祖国。

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核潜艇已经成为国家*事领域最关键的战略威慑力量之一。作为一位伟大的*事、战略家,毛主席对国防建设的认识不止于陆地,他早已把目光投向海防领域。

面对着新中国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的重重困难,毛主席坚持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一声令下,核动力潜艇工程项目在中国迅速启动。学成归来的彭士禄立刻加入北京原子能研究所,从事潜艇核动力装置的研发工作。他与核潜艇事业相伴的一生就此开始。

年,一支代号为“”的队伍隐匿于四川深山,这是由全国各地的科技人才组成的核动力潜艇研发先遣队。

他们隐去姓名,藏于此地,最终任务是建成核潜艇的中枢——中国第一座潜艇核动力装置陆上模式堆试验基地,而彭士禄正是带领这支团队的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

若说核反应堆,中国不是没有。可要想将核反应堆变成一艘核潜艇,对当时的中国来说,可谓是一个难如登天的任务。

资源有限、条件艰苦,彭士禄和同志们手中持有的全部信息,也仅仅是几张模糊不清的美国核潜艇照片,和一个在美国商店中买回的潜艇玩具模型。

在当时的中国,核潜艇领域俨然是一片荒地,彭士禄要在荒芜之中开垦,实现核动力潜艇从无到有的突破,是极其困难的。

队伍中的人多数对核潜艇一无所知,仅凭彭士禄和另外几人在莫斯科两年习得的核知识,基本不可能建造成功,他们只能从国外的资料中拆解、拼凑,不断借鉴经验。

语言不通,就边学边读;技术落后,就用算尺和算盘人工计算;时间紧迫,就压榨休息和睡眠时间。中国在核潜艇事业上的所有技术和资金缺口,他们用自己的身体尽数填补。

面对着如此庞大的技术空白,彭士禄带领团队人员修正反应堆物理计算公式,并亲自建立核动力装置静态和动态主参数简易快速计算法,瓦解一个又一个技术壁垒,核动力潜艇的雏形慢慢浮现。

历时五年,呕心沥血。当核潜艇工程已经基本竣工,进入到测试阶段时,彭士禄的身体却被病魔压倒了。因为急性胃穿孔,医院进行救治。

当医生剖开他的胃,才发现在新穿孔的旁边,竟然有一个旧穿孔的疤痕。那是一个已经在经年累月的疼痛中自愈的伤疤。核潜艇研发阶段的一个又一个日夜,他捂着胃,流着汗,不知受尽多少病痛煎熬。

在这次手术中,彭士禄四分之三的胃都被切去。常人难以忍受的巨痛,在他眼里都是那么不值一提。彭士禄说:“能为国家核潜艇事业奉献一生,就算是死,也是值得的!”

年12月26日,中国全自主制造,没有使用国外一根螺钉的核子巨鲸驶出平台,缓缓驶向蓝色大海的怀抱。

霎时,现场上万人的掌声和欢呼声响起。彭士禄和他的团队成功了!中国造出了属于自己的核动力潜艇!他们没有辜负毛主席的期望。

年8月1日,中央*委发布命令,将这艘核潜艇命名为“长征一号”。至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彭士禄以最谦卑的姿态,完成国家交与的重任。那个几十年前在监狱冰冷的地上跪着等待鞭打的孩子,终于把中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送入了大海。

当年周总理找到他时的几句嘱托,依旧镌刻在心:“你是海丰人,你姓彭,你是彭湃的儿子。”这是流淌在他身体里的记忆与基因,他一辈子都没有忘记。

生命献给祖国,他是不灭灯塔

彭士禄的核事业没有随着核潜艇的研制成功而终止。年,他又任首座中外合资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筹建初期总指挥。

核电站需要40亿美元的投资,而在当时,我国的外汇储备仅有两亿。年近六十的彭士禄又开始他新一轮的奔波。为网罗人才、吸引投资,彭士禄的脚步遍布中国各地。

国家的资金严重不足,每一笔开支都需要精打细算,反复斟酌。于是,打着算盘算账变成彭士禄最常做的事。在同事们眼里,彭士禄不像他们的上级,反倒更像个朴实的“账房先生”。

当大亚湾核电站的前期指挥工作都已结束,准备开工建设时,总指挥彭士禄反而不见踪影。原来,第二个核电工程的启动迫在眉睫,时任秦山核电站二期工程董事长的彭士禄早已动身前往。

这一次,他不仅要保证核电站的顺利竣工,还要建立一套国产化核电建设模板。彭士禄已经近七十岁高龄,而中国核电事业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他要通过建设秦山核电站,总结出一套中国独有的核电建设经验。

秦山核电站是我国第一座商用核电站。在秦山二期筹建期间,彭士禄用纸笔记录下两本“天书”,上面密密匝匝地写满核电站建设的各项经济数据。每一笔开支的去向,都能在他的账本中找到。

秦山二期工程量巨大,每天的财务支出就高达上百万元。当时的中国仍身处经济困顿的境况之中,若工期推迟,会给国家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外界的声音也为这项工程施加着重大压力,有人说:“秦山二期不可能如期建成。”内忧与外患,都压在工程董事长彭士禄的肩上。

千言万语,不如躬行。彭士禄将自己的知识积累与实践经验全部倾注于核电站的建设中。计算参数、安装调试、购进货物、拟定计划表……工程中的每个微小之处,都有彭士禄亲力亲为的身影。

从核电原型堆到核电商用化,在他的古稀之年,彭士禄完成了中国核电的又一次拓荒。

无论年纪大小,无论职位高低,他把每一位朝夕相处、并肩战斗的同事都视为自己的兄弟姐妹。同事们说,彭士禄是他们见过最平易近人的领导。

吃糠咽菜,粗茶淡饭,彭士禄从来没有一句怨言。他对生活条件没有一分一毫的要求,唯有对工作,他拿出拼了命的的较真与倔强。

年的11月18日,是彭士禄的最后一个生日。由于神经长期压迫,他的双腿已经无法站立。积年累月的胃病让他无法进食,只能通过输营养液维持生命。

在镜头前,这位鼻子上插着胃管、头发花白的老人,用沙哑却又笃定的声音喊出这样一句话:“只要祖国需要,我愿意贡献一切!”

年3月22日,彭老走了。是时,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管理、运营的第一个国产化大型商用核电站——秦山核电二期1号机组已安全商运19年。

源源不断的电能从这里发出,正如彭老跳动不息的、满怀爱国情的心脏。他一生只做了两件事:一是造核潜艇,二是建核电站。一辈子只做两件事,两件事便做了一生。他研制的核潜艇,让世界打破对中国的刻板印象;他建造的商用核电站,早已成为国之荣光。

他曾说过,是人民把我养大的,我一辈子、几辈子都还不了人民给我的恩情。于是,他把对人民的感谢全然报答给国家。

五十年前,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潜入深海,他的名字跃然于水面。千家万户的人们给他的名字冠以这样的标识:彭士禄——中国核潜艇事业开创者、奠基人。

当中国核事业已然走出荒芜,儿女带着他的骨灰,再次回到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的地方。

如今,他已不必再隐姓埋名。他是海丰人,他姓彭,他是彭湃的儿子、人民的孩子。

一捧骨灰,一片海,老人静静地睡在这里,与他的核潜艇为伴,继续守卫祖国的汪洋。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年龄最小的通缉犯到中国最高机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