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穿孔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蒋健松到病人最需要我的地方去 [复制链接]

1#
中科助力健康中国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99634864397296457&wfr=spider&for=pc

蒋健松正在为住院病人检查术后身体情况。

“为人随和、笑容爽朗,让人感觉很亲切。”不少病人、同事和朋友都这样评价蒋健松,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或是在援助新疆、汶川的期间,乐观积极的态度与蒋氏标志性笑容给身边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蒋健松,年从浙江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本硕连读毕业后,医院成为一名普外科医师。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与优秀的临床技术,年2月被金华市选派前往新疆医院,进行了为期一年半的对口支援。年7月回义乌后不久,医院进行了对口支援。先后被评为阿克苏地区“优秀援疆人才”、温宿县“优秀援疆医生”、医院“对口帮扶先进个人”。

克服困难造福边疆百姓

工作后,蒋健松立足临床,勤于实践,很快便能娴熟地利用腹腔镜,独立开展普外科常见的微创手术,年手术量近千例。他不仅医技精湛、态度严谨,还能处处为患者着想,一直广受患者好评。年底,蒋健松接到援疆任务时,孩子刚上幼儿园,对妻儿的不舍、不忍,一度让他犹豫。但慎重考虑后,他毅然决定接下重担。

从位于江南地区的义乌市,到西北边境的温宿县,蒋健松经历长达公里的行程,跨越了祖国版图的东西两极。新疆风景壮美,但与家乡截然不同的大陆性干旱气候,却给初来乍到的蒋健松来了个“下马威”。因为气候干燥,他每天早晨都有鼻黏膜出血;因为水土不服,他几乎每天都拉肚子。他说:“来新疆后,很快瘦了几公斤,但是人却越来越精神了。”查房、带教、手术、组织疑难病例讨论……从到达温宿的第一天起,他就医院外一科副主任的职责,入乡随俗,以院为家,一头扎入繁忙的工作中去。

年5月3日,温宿县少年阿不来拉提·依不拉音木放学回到家,突然对妈妈说:“我肚子疼死了!”说完就蜷缩在床上呻吟。经检查,小阿不来拉提被确诊为上消化道穿孔,需立即手术。对外科医生来说,传统的开腹手术技术难度相对较低,但创伤大愈合慢,还会在患者腹部留下一条难看的“蜈蚣”状疤痕。而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却有着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低、减少多种并发症等优点,但对主刀医生是一个挑战。考虑到患者还年轻,为了不让开腹手术给小阿不来拉提留下心理阴影,蒋健松硬是顶着压力和风险,克服当地技术、设备的劣势,决定实施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最终,在手术团队的通力配合下,手术顺利完成,手术切口仅为3个0.5-1厘米的小孔,术中几乎无出血。正是这台手术,填补了温宿县腹腔镜微创外科技术的空白。

一年半时间里,蒋健松指导完成手术共计余例,多项新技术新项目医院的技术空白。但真正令他感到骄傲的,却不是这些,而是通过技术上的“传帮带”,他的徒弟已经能够独立完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并能在指导下完成简单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走到哪里就奉献到哪里

年7月,蒋健松结束了援医院,适逢科室需要派医生前往汶川县进行医疗对口支援,刚回家不到三个月,蒋健松又前往汶川县开始了第二次医疗支援行动。

蒋健松刚到医院不久,一位70多岁的医院,当时只见他手捂着肚子,面色苍白,表情痛苦。家属表示,患者肚子痛已有好多天,吃了药也不见好。而他此前患有肝硬化,当地医生诊断后也无法明确病因。征得患者和家属同意后,蒋健松初步诊断腹水严重,应该是腹内长期患有炎症,他决定用腹腔镜查看患者的内脏器官。术中,他发现,患者内脏器官粘连严重,解剖关系不清,手术视野狭窄,操作难度很大,稍有不慎,便会造成严重后果,在场的医护人员不禁为蒋健松捏一把汗。但蒋健松凭借高超的腹腔镜技术,克服设备简陋的困难,一点一点地分离粘连,每一个动作都非常精准到位。最后仅用了一个多小时,顺利完成手术。

回想起两次支援的经历,蒋健松时常感慨东西部医疗条件的差距,而硬件设施的差异也造成了东西部老百姓医疗观念的明显差异。许多年龄较大的病人,要等到病痛的折磨无法忍受才会就医,导致了治愈难度大大增加,这让蒋健松深感提高医疗水平的重要性。他说:“无论在哪里工作,病人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病人的痛苦也是我的痛苦,我希望自己能给病人减轻痛苦,永远做医疗服务队伍中的一员。”

(原标题《蒋健松:到病人最需要我的地方去》,原作者何欣。编辑楼菲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