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有哪些好的方法 https://news.39.net/bjzkhbzy/170120/5208500.html降温后,大街上还有小伙子穿短袖,姑娘们穿着短裙,想着秋天还能冻一冻。其实“秋冻”不是人人都“冻”得。
何为“春捂秋冻”?
“春捂秋冻”是我国民间的一句养生保健谚语,意思是劝人们春天不要急于脱去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点,对于身体的健康是有一定好处的。“春捂秋冻”从生物学、医疗气象学观点来讲也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秋冻”的正确打开方式:逐渐适应
为什么要秋冻?秋天的降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顺应气候变化,循序渐进适应“秋冻”。我国很早以前就有“薄衣御寒”养生法,明确指出“薄衣之法,当从秋习之”。同时,季节刚开始转换时,气温尚不稳定,暑热尚未退尽,过多过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气温回升,出汗着风,很容易伤风感冒。因此,在秋高气爽的天气里,少穿一点,有利于活动时及时散热,也不会因汗湿而受凉。
寒露过后,不要再“秋冻”了
寒露已过,早晚温差大,这个阶段体质较弱的人很容易生病,尤其是老人、孩子,已经不适合进行“秋冻”了。其中最为常见的为呼吸道疾病,轻则引起外感咳嗽,重则可使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及哮喘性支气管炎发作;而有胃病史的人也常常在寒露时节病情发作,引发胃穿孔或胃出血。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寒露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意味着天气将由凉爽向寒冷过渡,万物随寒气逐渐衰退。寒露已过,从节气上来说已经是冬季。这个阶段,宝宝最易生病,发烧、咳嗽、拉肚子非常多见。
这样的换季时节,也是心脑血管疾病逐渐增多的时候。秋季天气变凉,市民胃口大开、饮食不当,如中秋国庆熬夜打牌、飙歌,节后立马恢复高压工作,很容易诱发高血压。高血压早期患者并无明显的不适感,很多人会大意,忽视对血压的监测,等到突发危重的并发症时,就来不及了。
“秋冻”不冻脚
俗话说:“白露不露身,寒露不露脚。”中医认为,寒露过后,避免受凉,对于身体保健十分重要。进入寒露后,要特别注意脚部的保暖,以防“寒从足生”。“寒露不露脚”,正是这个道理。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较少,再加上脂肪层薄,保温性能差,非常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响。
要养成睡前用热水泡脚的习惯。热水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可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缓解或消除一天的疲劳,同时还能提高抵抗力。
“秋冻”不是人人都“冻”得
平常气喘、手脚冰凉、脾胃不好、常腹泻等的气虚阳虚体质的人群,不太适合“秋冻”,特别是老人和孩子御寒能力弱,易诱发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此外,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冠心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人也不宜进行“秋冻”。